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王选:大的成功需要时间积累

2004年02月28日
 

  “我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支持、团队合作的结果,是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果。这也说明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王选感慨万千。

  “20多年来,我一共有10个梦想”。如今,10个梦想中有5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其中第一个就是“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1975)”。

  为什么选择了发展激光照排?当时大学和科研院所流行的是写论文、提职称、出国进修,“从事激光照排根本看不见名和利的前景”,王选说,“但是项目的难度、价值强烈地吸引了我,尤其是我找到了外国人没有走过的路”。

  王选坚持自己的选择,但付出的代价之一是“18年没有星期日、元旦和春节的休息”,而结果却使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永远把社会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逆潮流而上,”王选说,“一个人的成就动机主要并不来源于金钱和荣誉,而在于对所从事工作价值的追求和来源于这项工作难度的巨大吸引力。”

  有三件事令王选最高兴:一是攻克技术难关;二是苦苦开发的产品实现了产业化;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以重任。而王选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了多少年轻人”。

  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实、直、急”,即做事实事求是,为人直爽,办事雷厉风行。北大方正集团副总裁刘秋云对记者说,“和他共事十几年中,我跟他商量工作没有一次超过10分钟。他没有太多的客套,在他的讲话稿里没有‘帽子’,也没有‘鞋子’。”

  有一次,王选在香港一家高级商场看到有人买高档首饰,那时的王选工资很低,没有奖金,但他忽发奇想:将来会证明,这些买高档物品的人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我一下子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后来我把此称为‘精神胜利法’”,但王选明白,“这与阿Q完全不同,这是对知识价值的高度自信”。

  王选自己也记不清获得过多少荣誉。在王选眼中,“一个成功者必然是一个能为别人着想的人,我看到不少个人能力出众的人,就是因为不能团结人,因而很难有大的成就”。王选说他自己有强项,也有很多弱项,“所以必须依靠团队”。

  王选提倡“自信而不自傲,执着而不僵化”,用他自己的话说,“执着是对正确方向进行锲而不舍地研究,这是今天急功近利、‘学夸风’盛行的时候特别要提倡的。但要防止僵化,因为科技的发展,有些方案过几年就应被淘汰。” 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的创新造就了今天的王选。但自身的努力在王选看来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的项目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和部门的大力支持。1980年2月22日,我们的原理性样机刚研制成功不久,时任国务院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同志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亲笔信,主张支持国产照排系统……”,“如果不是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经费保证,如果没有强大的合作队伍,那么我就不可能站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领奖台!”

  “对我来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而实现科技报国的宏伟志愿是我此生最大的欣慰。”

  走下领奖台,当记者问王选此刻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他说:“我最大的心愿还是培养好年轻的一代,在他们的领导下,把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今天的王选,梦想正催他迎风前行!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王选:大的成功需要时间积累” 的相关文章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记中国的原子弹科学家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日子。当天下午3时(北京时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核炸弹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以至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权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观测台也测到了它的存在。...

领先一步的追求――陈�院士和他的全球地震灾害学研究

 给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他的父亲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大学,此后,一直教了55年的数学课,直到1992年去世。  父亲是陈�的启蒙老师,他对陈�的教育方式很独特。而陈�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尤其是年少时对数学的热爱以及扎实的数理基础大都得益于父亲那随意却又独特的教育。上中学时...

钱三强

    在法国留学期间,钱三强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这期间,钱三强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中做出了很多成就。   首先,他与约里奥・居里合作,用中子打击铀和钍得到放射性的镧同位素,从它们的β射线能谱证明它们是同一种同位素。这...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人。由于他的祖父精于算术、水利,因而他从小就迷上了自然科学,喜爱制作各种工具。由于其祖父和当时享有“学问渊博,对于天文、地理、律历等无不通晓”声誉的刘秉忠是好朋友,郭守敬得以在刘秉忠门下学习,从而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