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林学家梁希

2024年06月10日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原名曦,后改名为希,浙江吴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林业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和新中国林业事业的奠基人。先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德国塔朗脱高等林业学校(现为德累斯顿大学林学系)学习,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森林系(南京林业大学前身)教授、系主任。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任国家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首任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采纳了一位古稀老人的建议,决定成立林垦部,并提名这位老者担任林垦部部长。老者感到很不安,就写了一张条子送给周总理:“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总理看后提笔回复了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当仁不让。”老者看了回条,激动地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这位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的老者,名叫梁希,是我国卓越的林业科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883年,梁希出生于浙江双林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年丧父,初在私塾读书,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16岁便考中秀才,有“两浙才子”之称。1906年,梁希官费留日学习,对林产制造学和森林利用学更具兴趣。他潜心钻研,学习成绩超群。10年后学成回国在辽宁采木公司任技师,因不满该公司日本人独揽大权,梁希愤然离职,应聘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任教。

梁希讲授的课程,都是自己编写教材,并不断修改、补充新内容。上实验课他总是亲临指导和示范,对一些难于操作的实验方法,则逐个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梁希既对自己严格,对学生和助手们也同样严格。工作上出了差错,他严厉批评,毫不客气。他不允许上课、上班迟到。按时工作和珍惜时间,是他一贯恪守的准则。梁希曾激动地说:“我在旧中国教了30年的书,培养了那么多的学生,想改变中国林业面貌,想让中国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

梁希不但在学习、工作上诲人不倦,而且在思想、生活和事业上也十分关心爱护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他常教导学生:人生学习求知,好比建高楼大厦,必须先坚地基,然后博览群书,集思广益。他还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切戒利欲熏心,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决不要有任何骄傲、夸张。梁希最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参加他们的活动。1941年中央大学森林系5名学生毕业,他在欢送会上即兴赋诗一首,并书赠每人一份。诗曰:“一树青松一少年,葱葱五木碧连天。和烟织就森林字,写在巴山山那边。”梁希把5位同学比喻成5棵青松,5木正好构成“森林”二字,在巧妙的构思之中蕴含了梁希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和深厚的感情。学生经济困难,他解囊相助。对学生出国深造,他给予支持,并教导他们安心学习,不忘祖国。

梁希工作最大的特点是“求实”的作风,他非常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50年梁希率领6位林业科技人员,赴渭水和小陇山林区调查,并与当地干部反复磋商一个事关子孙后代的林业方针问题:在国家建设事业严重缺乏木材的情况下,风沙弥漫的大西北究竟如何解决采伐与营林的矛盾?黄河又如何彻底整治?这一连串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竟使他夜不能寐。他从渭水看到:土是怎样流失的,河床是怎样淤塞的,水灾是怎样造成的。解决西北风沙、水土流失的根本办法就是“坚决地、勇敢地、不厌不倦地和它斗争,且必须和它打持久战。战争的武器没有别的,就是森林。要正本清源,只有护林造林。”这就是他夜以继日地思索和实地调查的结论。

1958年3月,梁希因发高烧入北京医院治疗,退烧后不顾体弱有病,仍坚持工作。当他第四次住院时,确诊为肺癌。他身体异常消瘦,体重只有35公斤。10月25日,他还亲自写信给林业部办公厅主任:“医院检查身体后,医生要我把休养延长到年底,请办公厅替我向国务院续假。”病情如此严重,仍念念不忘向国务院请假,可见他工作纪律之严格。

12月10日,梁希因救治无效与世长辞。梁希的一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他创立了中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学科,培养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提出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制订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林业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林业行政、科研、教育及生产体系,促进了新中国林业的蓬勃发展。在梁希的诗文中,有许多被传诵为佳句,如“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艺人。”这一佳句永远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努力奋斗!

在梁希去世20年后,他的绿色梦想成为了现实。“三北防护林”建设开始实施,这项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的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是对梁希的最好纪念。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林学家梁希” 的相关文章

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钱三强与何泽慧原子世界的科学家伴侣

    清华园的同班同学   1932年,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50余人,其中女生只有3人。原籍山西,在江苏苏州长大的何泽慧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在这个班里,有一位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北京长大的男生叫钱三强。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