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

2024年06月10日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浙江镇海人,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1928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积极倡导和推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主持领导了我国首批生物火箭的成功发射,是筹划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先行者。他以实验为依据,挑战传统细胞学说,创建了细胞重建学说。德国图宾根大学五次授予他博士学位证书。在太阳系中,有一颗闪烁的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贝时璋星。

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一个世代种地打鱼的家庭。童年时,贝时璋常听说乡镇渔民出海打鱼,翻船丧生、家破人亡的事情,使他感触很深。父亲小时给人放过牛,后当学徒、店员,又到汉口开小店,最后在德商乾泰洋行“买办间”当一名中国账房,以其微薄的收入养活全家。父亲言语不多,但平时喜欢读书,生活很有规律。他经常告诫贝时璋存放东西要有固定的位置,以免乱找乱翻浪费时间。在父亲的影响下,贝时璋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东西从不乱摆乱放,柜子里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

小时候的贝时璋沉默寡言,却勤于思考,从小到大,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要问个为什么。但是因家境贫寒,贝时璋8岁才进了家乡的“进修学堂”上学。母亲为了摆脱“目不识丁”的痛苦,对他上学寄予很大希望,特意租了一套上学礼服,有红缨帽、天青缎外套和黑缎小靴,把他像模像样地送进了学堂。母亲曾对贝时璋一字一句地说:“儿呀,男人要成大器就得有文化,妈妈没文化苦了一辈子,你一定要给阿姆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男人。”第一天上学,贝时璋很高兴,日常看见的东西都可以用字写下来,这多好!两年后,贝时璋转学到另一个较大镇子的“宝善学堂”。4年后,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学。

1921年秋,18岁的贝时璋从上海同济预科毕业。他很希望能出国留学,但是像贝时璋这样家境贫穷的人,想去德国自费留学是没有可能的,恰逢德国战败后国内通货膨胀、马克贬值,这就使得去德国留学所需费用,与在收费较高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相差无几,加上父母对儿子读书这件事非常赞成,最终父母倾其所有,多方筹借凑齐了800元的留学费用,总算实现了贝时璋的留学愿望。1922年,贝时璋留学德国。德国福莱堡大学承认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的学历,可以立即转入医科,而贝时璋却改了“行”,先后在福莱堡、慕尼黑和土滨根3个大学学自然科学,并以动物学为主修。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拥抱的美丽土地上,贝时璋成天与书本和仪器为伍,以实验室为家,刻苦攻读。他不但学习了生物学的课程,还学了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许多门课程,又自学一些数学,并寻找一切机会参加实验或野外实习,这些大学的学习活动使贝时璋受益匪浅。

1929年,贝时璋相信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在动物学研究所的工作经验为国家做些贡献,于是便回到了离别六年的祖国,应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并担任系主任。贝时璋凭着他的学识和才华,单枪匹马开始了浙江大学生物学系的筹建工作:规划和准备教材、订购仪器、药品、玻璃器皿和国内外图书和期刊、动手绘制教学挂图等。缺少师资,他便独自开设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等课程。作风严谨、教学认真的他,能同时用两只手在黑板上绘图,能随口说出形形色色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等英文专门名称,令学生们赞叹不已。

为适应我国的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需要和为我国“两弹”试验服务,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研究。在贝时璋的直接指导下,我国从1964年第一次核试验开始的6次核试验的核爆炸现场进行了动物实验,并对实验动物及其后代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圆满地完成了《我国核试验对动物的远后期辐射效应的研究》国家科研项目,对猕猴进行了我国唯一一项长达15年的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研究,为制订我国辐射安全标准和深入了解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危险性提供了珍贵数据,在全国建立了18个观测站,开展全国放射性本底调查,监测核试验落下灰对我国国土污染的涨落情况,为估价核试验对环境的污染和铀矿矿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国际航天事业发展初期,贝时璋便高瞻远瞩建议通过生物探空火箭开拓我国的宇宙生物学研究。继苏联和美国之后,1964至1966年期间,使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制造的生物探测火箭,发射了我国第一批共5枚生物探空火箭,成功回收了火箭搭载的包括两只小狗在内的生物样品。在此过程中,贝时璋指导研究人员,承担了生物探空火箭的全部生物实验工作。在火箭飞行中记录了小白鼠、大白鼠和小狗从超重状态过渡到失重状态以及失重期间的姿态变化和心电、血压、呼吸和体温等生理参数,并用条件反射实验装置观察了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应。在探空火箭的生物舱中还装载了果蝇动物细胞、大肠杆菌、青霉菌、噬菌体等生物样品。对回收的生物样品分别进行了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菌学等研究,获得了我国首批宝贵的宇宙生物学资料,使我国的宇宙(空间)生物学研究向前迈出大步。

作为一位著名科学家,贝时璋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上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堪称高山仰止的大家,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待人处世就像一位谦谦君子,一生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佳话。比如照顾他大半辈子的保姆上了年纪后,贝时璋请保姆的儿子接她回家养老,并给了他们一大笔退休费用和路费,对保姆这些年的照顾深表感谢,并承诺以后有任何困难,他必定全力相助。其实,贝时璋的慷慨善良与他儿时受母亲的教诲有关,母亲常说男儿要会划算,靠自己的能力去挣钱。但是母亲却对亲戚邻里十分的慷慨,即使自己日子不好过,也会把像样的衣物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拿去典当应急。

2009年,我国最长寿的院士贝时璋逝世,享年107岁,他与20世纪同行,目睹了世界近百年的科学巨变,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无尽乐趣,对中国科学、特别是对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正如他所说:“一个真实的科学家,是忠于科学、热爱科学的。他热爱科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识、爱真理,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 的相关文章

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物理的魅力,曾经牵动着一个17岁小姑娘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界……     李方华从不奢望八小时外的潇洒,站在家庭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她硬是探究了一套自己的“简单哲学”……   2003年2月27日,儒雅气息十足的李方华...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

一生追求科学美――记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蒋锡夔

      连续多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终于在2002年度的评选中产生了。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蒋锡夔院士带领的课题组,经过20年的研究,获得了中国基础科研的这一最高荣誉。   绞尽脑汁做解释   蒋院士他们获奖的项目名称为“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的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