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内容

谢企华:中国现代化样板企业的“女一号”

2004年09月15日
这是一位“戴着眼镜衣着朴素颇有书卷味”的“中国现代化样板企业”的“女一号”   如果说7月12日是宝钢的一个里程碑,那么,8月12日,则将是宝钢历史上最具有悬念的一天:这一天里整体上市方案出台,对于这笔中国股市上规模最大的再融资,市场判断严重分歧,利好利空呼声各半,是喜是忧前途未卜。明知前方阴云密布,但还是义无反顾甘为央企的“过河之卒”。人们不由得对宝钢女掌门谢企华的背负之重和担当之勇深深佩服,更对其胸襟与胆略,肃然起敬。   7月12日,最新出版的《财富》全球500强排名榜单上,上海宝钢集团赫然纸上,以上年实现收入1024亿元,折合145.48亿美元的实力入围500强,位列第372位,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一批进入全球500强的公司。专家评价这是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一个里程碑。

  更早之前,在今年5月21日的中国经济高峰会上谢企华就预言:宝钢作为目前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以钢铁为主业的大型钢铁集团,有望进入世界500强。

  如愿以偿之后,没有庆功宴,更不见铺天盖地的广而告之,当记者们蜂拥而至时一一被谢礼貌地拒绝。

  事情似乎不那么自然却又极其自然。入围之前,谢曾表示,成为世界500强只是宝钢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宝钢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流的跨国公司。在去年8月的上市公司CEO论坛上,谢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宝钢考虑的是不仅要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而且要成为一流的国际企业”。成为世界500强,既是提升宝钢企业形象的机遇,更是严峻考验的开始。

  谢的战略时间表,不仅体现出她对宝钢乃至中国钢铁大业的非凡视野,更展现出她打造中国钢铁王国的“鸿鹄之志”。

  1994年7月出任宝钢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后,谢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弃并购而走联合之路,转变母子集团化的自我扩张思路,开始从企业外部寻找联合伙伴。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上钢和梅山钢铁公司委托宝钢经营,正式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此次重组,使宝钢的总资产超过千亿,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1年4月,在完成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之后,谢又操作了宝钢集团与首钢、武钢的强强战略联盟,从市场、研发、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全方位打造中国钢铁业的旗舰,从竞争走向竞合,使宝钢集团得以跻身于世界12家千万吨级以上钢铁企业之列,成为继浦项制铁、新日铁之后的第三大钢铁强企。

  8月2日,最大的一宗央企产权易主在上海成功交易。这场被业界称之为“发生在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之间的阳光交易”,是大型国企的产权制度改革,从此真正进入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标志。

  据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宝钢作为大型央企正在进行突出主业,加大主辅分离力度的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具体做法是凡与主业相关度不大的企业资产都需通过规范市场操作实现退出。今年4月15日经国资委批准,以工程承包为主的宝钢建设有限公司国有产权转让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共有6家企业参与竞标。7月20日,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专家评审会一致评定,绿地集团以加价30%的受让权和合理的财务支持、人员安置和企业发展方案,最终赢得控股收购权。

  不久前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行业经济排行榜上,宝钢集团以1210.65亿元的营业收入荣膺百强集团的榜首。排名资料显示,90%以上的集团百强都是赢利企业,且主营业务都以制造业为主;其基本以单一行业为主,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90%以上的有94家。由此可见,宝钢集团的战略决策是其稳健成功的关键。

  国企的管理者与国际经理人最大的不公平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必须带着镣铐跳舞。在限制中生存与发展,造就了他们的特殊才干。将中国企业做成一流的国际企业的最大难点,说到底,是能否平稳地实现政府与资产的剥离。

  从去年起国资委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央企的整体上市,宝钢作为中国钢铁王国的一面旗帜无疑要身先士卒,但央企资产规模之巨,涉及行业之广,整体上市绝非一路坦途。50亿股增发方案刚一亮相,就传来业内人士对其所购资产的质量和是否会摊薄公司的收益率等问题提出质疑。股市未现预期的兴奋点,使不少专家对宝钢的整体上市表现出审慎的乐观。有分析家还不无担忧地指出,未来宝钢的走势如何,还要看整体上市后的资产回报和业绩走向。

  疑问之声不绝于耳,谢企华对此表示,宝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争取钢铁主业的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3名,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国际化、公众化公司。为此,宝钢将实施钢铁精品、适度多元化、资本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等战略,在管理体制上加速推进一体化运作步伐。

  非常时刻,这位“戴着眼镜衣着朴素颇有书卷味”的“中国现代化样板企业”的“女一号”,依据宝钢的“十一五”规划,带着几分幽默的说:“干3000吨、看4000吨、想5000吨,2005年形成整体运作体制的雏形,2010年实现一体化运作,成为世界钢铁前三强!”

  年届花甲,如此斗志,足见谢企华宝刀未老,智勇超常依旧。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谢企华:中国现代化样板企业的“女一号”” 的相关文章

华为的危机,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吗?--从持续增长战略角度对比华为与思科的差距

    华为是一个低调的公司,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很有名,这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系列文章和讲话,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成了业界的名句。 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比如“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

刘永行:我们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

    曾有人说,刘永行类似于金庸小说中的郭靖,练的是“降龙十八掌”,他就这么一掌一掌地推过去,最后居然就把怀抱粗的大树给拦腰切断了。   降龙十八掌的掌法并不出奇,甚至可以说是笨拙,关键是看内功。内功是什么?刘永行对本报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中国制造业来说,目前在全球的核心竞...

卅年不改的石油情结 中国石油巨头马富才

    他是外电所称的中国最赚钱公司的老板,他领导的公司创造的财富连续多年荣膺中国之最;他是业界公认的中国最低调的老板,关于他本人的报道在媒体极为罕见;可眼下他却成了最引人注目的老板,前不久发生的重庆特大井喷事故把他推上舆论旋涡。   这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郑裕彤:和李嘉诚一起傲立财富颠峰

     去年12月,新世界宣布以新世界中国的名义,斥资5500万元人民币,购入2500万股ST股四川一纺的国有股,持股比例达21.82%,成为这家有除牌危机的国企第二大股东。     郑裕彤透露崇光百货会与刘氏兄弟在上海的九百城市广场和上海久光百资业务,捆绑一起...

王石:万科19年持续成长之谜

    19年来,万科的人马换了一拨又一拨,唯有王石,这位自称为职业经理人的创业者,由始至终没有离开过万科一步。作为万科旗帜下的灵魂人物,王石带领着万科打了一场又一场近乎惊险而漂亮的战役。然而比那些精彩案例更难得的,是万科连续19年的成长。   中国企业从不缺“漂亮仗”,也不缺“高...

孙家广与清华同方

    当教授遇上个体户   已有打算将来写一本小说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孙家广,必定忘不了1993年的10月13日。七年前的这一天,孙家广“迈上了自己致力于中国软件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台阶”――这位正愁没钱的清华大学教授得到了广东顺德一个姓劳的个体户一笔投资。劳自己的小企业是生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