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内容

胡志标:用命运祭奠时代

2004年09月25日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是政府在引导和培育百姓的致富意识,那么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部分国人的求富意识已经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一方面是一部分人走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暴富起来,另一方面是一部分暴富者回过头来再以烧钱的方式点燃更大的财富梦想,央视的标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年的“标王”们如今都已经“大江东去”再不见影踪,当昨日英名埋葬在今天滚滚红尘中时,我们发现他们不过是祭奠在那个逝去的疯狂时代坟前的几滴热血和热泪。而其中最惨烈的可能就是原爱多的创始人胡志标了。   今年8月26日,一则消息不径而走:一代“标王”、前VCD巨头爱多原总经理胡志标于6月19日被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票据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虚报注册资本罪三项罪名成立,判处入狱20年,罚款65万元。我想说的话就是与这则消息有关。尽管这个消息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震惊,但消息出来后的沉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曾几何时,胡志标还是一个被媒体和社会追捧的风云人物,他的传奇故事几乎感染着每一个梦想创富的青年,然而当他随着官司的终结被判决20年时,却几乎没有人说话。我感到悲愤!

  且不说胡志标曾经创造的辉煌,单看他被判20年的三条罪状:票据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虚报注册资本罪。所谓票据诈骗是对远期票据无力支付导致的,而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往往是为了善用现金银行信用或基于对预期现金收入的估计而开具期票,结果是到期限承付了就没事了,到期承付不了就成了诈骗;挪用资金去注册公司再把资金抽出来,很多公司这样做,查谁谁倒霉。挪用资金和虚报注册资本去干一件事,其社会危害是一个结果,而胡志标却被两罪并罚如此两罪并罚,在司法上不知道是不是有可商榷之处。

  为什么没有人为胡志标说话?其一大概因为那些知情人都生怕被迁连而不敢出面;其二没有几个人认为胡志标能重出江湖了。然而,胡志标既使终审被判决20年并且服役期内没有减刑机会他再出来,也不过五十多岁。这且不说,社会转型期的混乱如果仅由部分触电者承担责任,这样也是一种不公平,也不会有利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尽快改善,很可能会让人把法律的权力理解成别的什么权利。

  现在看来,归根结底,胡志标的致命之处―――或者说爱多公司的致命之处―――在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类似的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爱多公司一家身上。申请贷款难、股票上市难、发行债券难这三难正是民营企业普遍遭遇的难言之痛。而在约束机制普遍缺位的情形下,民营企业家铤而走险似乎也是较优的选择了。在社会环境的完善程度还不能从机制上更好地支持那些民营先驱者时,如果他们选择了铤而走险,那他们就应当做好成为先烈的准备。

  胡志标们也许极不情愿,但从他们桀骜不逊的命运以破坏游戏规则的方式傲视这个时代起,他们就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祭奠。

  (作者余大胜,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yxy1125@sina.com.cn)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胡志标:用命运祭奠时代” 的相关文章

欧美之旅

                        &nb...

刘永行

  3月18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全球版”将2001年被评为中国大陆首富的刘永行作为封面人物。“在中国,仅靠才能和胆略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而刘氏兄弟正在改变这种现状。”这是该杂志在那篇题为《第一步饲料,第二步炼铝》的文章在引言中对刘永行兄弟的概括  中国民营企业家能够出现在《福布斯》杂志封面...

刘永好万元户之梦: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钱

      刘永好,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21年间,他以准确的产业抉择赢得了亿万财富。2002年,在他当选“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的时候,评委赠与了他这样的评语:在内地民营企业家的一轮又一轮大浪淘沙中,刘永好以其谦逊姿态、平常心态,一直保...

郑裕彤:和李嘉诚一起傲立财富颠峰

     去年12月,新世界宣布以新世界中国的名义,斥资5500万元人民币,购入2500万股ST股四川一纺的国有股,持股比例达21.82%,成为这家有除牌危机的国企第二大股东。     郑裕彤透露崇光百货会与刘氏兄弟在上海的九百城市广场和上海久光百资业务,捆绑一起...

天极网的掌门人――李志高

    说yesky.com(天极网),没多少人清楚,但提起CPCW.com(电脑报网站),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哦,知道。”李志高就是这个天极网的掌门人。  国内网站做门户、做新闻、做拍卖的比比皆是,但天极网对IT情有独钟,无论是新闻、学习、游戏、硬件、虚拟社区,还是做电子商务,都离...

孙家广与清华同方

    当教授遇上个体户   已有打算将来写一本小说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孙家广,必定忘不了1993年的10月13日。七年前的这一天,孙家广“迈上了自己致力于中国软件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台阶”――这位正愁没钱的清华大学教授得到了广东顺德一个姓劳的个体户一笔投资。劳自己的小企业是生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