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内容

王安石的清廉与张居正的腐败

2010年06月16日
    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两个著名的改革家。改革的目的都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改革得到身后都号之“神宗”的年轻皇帝的支持。改革的道路同样多难坎坷,最后归于失败。两人一直为后人议论纷纷,称赞的,咒骂的,至今也没有停止。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就是王安石被罢官后,虽遭人骂,但仍得到朝野尊敬,即使同他的政敌,也有相当的友谊。而张居正则相反,尸骨未寒,家即被抄,儿子被逼死,饿死者十余口。对这种现象,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至少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王安石大权在握时自律甚严,一生廉洁;而张居正虽然深知倡廉洁、反腐败的重要,也惩办了一些腐败透顶的官吏,但是他在反人家腐败的同时,自己却也搞特权、捞好处。
  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他在神宗的支持下,强制推行的一系列法律,限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引起他们不满。所以保守派对王安石群起而攻之。他们把天灾人祸,外敌入侵,甚至天象变化都说成是王安石变法的恶果。这样又哄又吓,弄得神宗没了主意,对王安石撤了又任,任了又撤,折腾了八年,使改革终于失败。但是所有对王安石的攻击,不过是骄傲自大,侵官拒谏,不信天命,不尊祖制之类。王安石一生不讲饮食,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有时不洗脸,长期不理发,蓬头垢面。这也许不雅,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高官,如此行事,难能可贵。还有一点值得深思:即使对王安石攻击最凶的人,也不敢说他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他身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大得很,但他罢相后隐居金陵�南�郊外V幻┥嵋淮Γ�聊蔽风雨,四周连墙都没有。他自己买一头小毛驴,常常骑驴外出游逛,也够逍遥的。那时他的住地在城东七里,离钟山也是七里,故称为“半山园”。有一次患大病,王安石以为自己将死,就把住宅捐给僧庙。但并未死,就另租别人的房子住。后人在半山园修建的王宅,经数百年风雨,至今犹存,现在处于海军指挥学院营区内,游人前往凭吊,现有复原的瓦房数间,败亭一处,可见当年王安石生活的艰难和淡泊。廉能生威,这在王安石身上是得到验证的。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有个官僚叫邓绾,曾为王安石的弟子和女婿求取官职,王安石就将此事公开,并宣布为邓绾的“罪过”。
  王安石的这种言行,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被贬后,还不时有人去探望他、慰问他。就是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以及先是对他支持,后又反对他的苏东坡,也对他很尊重。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分析这种现象,总是说他们都是忠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无论争斗多么激烈,最后自然会“言和”。这显然是简单化了,如果以这种论点来看待历史,就难以解释商鞅何以被秦国统治者“车裂”。笔者以为,王安石的廉洁至少是他失势后颇受尊重的原因之一。
  明朝的政治家张居正官居首辅。其改革的决心之大,措施之有力,惩腐之敢于碰硬,四百多年来,为人所称道。但他个人的下场却是悲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此人心地不洁,惩治别人腐败、反对别人搞特权,自己却也大搞特权。例如,在他当政之初,曾制定过一个官员外出住招待所的规定,即《给驿条例》。规定官员非公外出、奔丧,不得住官立的驿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车马,不得借出差旅游会友,不得利用职权沿途索礼受礼,不得向乡里进行摊派。这些规定,今日仍值得借鉴。开始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父亲过生日,派仆人骑驴回家送礼,特吩咐不得住驿站。但后来他回乡葬父,坐的是三十二抬的特制大轿,沿途地方官员郊迎郊送,还要呈上奠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弄得上下议论纷纷。他反对别人受贿,而自己受贿却十分惊人。张居正做官前,家中只有田数十亩,他死后被抄家时,没收的财物折合近二十万两白银,另有良田800万亩。身为一品大员,他的月俸不过87石米,即使他不吃不喝,一生薪俸加起来,也只有两万两白银。其他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自然是受贿而来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成败。比如,现代许多国家的法律,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是反腐败的一个有力武器。公职人员的正常收入如果不透明,有的开支远远超过其收入,其廉洁就很值得怀疑。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王安石的清廉与张居正的腐败” 的相关文章

苏武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

包拯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

海瑞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

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毫州(今安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

焦裕禄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

回忆朱熔基的一次讲话

         9月18日夜,我在南京与朋友欢聚畅饮,醉意朦胧地回到了宾馆。次日一早,朋友来电,说是那天上午,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中国经济论坛”,朱�F基总理将应邀前来演讲。“我不想去了。”我对朋友说,“朱�F基的演讲稿,一定会全文发表的,到时候我拿来一看,全知道了,还用得着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