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内容

蒋经国先生与台湾民主

2012年06月06日
 

台湾有如今的民主与繁荣离不开蒋经国先生,――一位不仅仅在台湾地区,乃至在中国在整个华人世界都应该缅怀的伟人。
简而言之,蒋经国先生这个人,在中国人群居的地方第一次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蒋经国先生的经历一言难尽,早年去过苏联,当过狂热的共产主义者,与其父蒋介石脱离过关系,回国后到江西整训过青年团,到上海打过虎,到台湾后任过各种要职,也镇压过民主运动。若不是临终前几年的作为,他大概也就是个还算勤勉的政治人物。
1987年,台湾解除党禁、报禁,彻底进入民主社会。这是蒋经国一手决定并推动的。恋栈之人估计又要嘲讽他是“自掘坟墓”,就像后来嘲讽戈尔巴乔夫那样。但是,恰恰是这种自掘坟墓的孤臣孽子,可以千古。
蒋经国先生不是天生的民主派,相反,他搞了多年的独裁。
促使蒋经国先生推动民主的是几个因素:他曾遭遇暗杀,他不恐惧,但是很困惑,问身边人:“他们为什么要杀我?”他开始反思;“江南案”令他声名狼藉,他已经无法扶持自己的儿子上台,世袭的希望彻底破灭;台湾民间的抵抗,如美丽岛事件等,愈演愈烈。
我曾看过江南写的《蒋经国传》。我看得很细,试图找出令江南惹上杀身之祸的内容,但是没找到,江南的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很客观的,并无恶意诽谤之处。可以肯定的是,刺杀江南的命令不是蒋经国先生下达的,蒋经国先生没那么狭隘,但下面的人总喜欢把事情做得过火一点,以此向主子邀功请赏,这也是中国式的奴才惯性。虽然蒋经国先生事先并不知情,但是这个政治事件的后果,却必须由他来背负。
我个人认为,从时间上看,“江南案”是蒋经国先生推动民主化进程的直接动因。
蒋氏父子的一大优点是:虽然独裁,但身上都有民主的基因,对历史都有敬畏感,爱惜名声,不愿做千古罪人。他们毒辣过,镇压过,但血液里还是有仁的。
这样的一对父子,放在东亚地缘政治的背景下来考量,有着深远意义。
大陆、台湾、朝鲜,二战后在政治生态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某一个姓氏说了算。后来的蒋经国、毛岸英、金正日,都是处于相似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一些变故,也许20世纪80年代,就是这三个人彼此瑜亮。
蒋经国和毛岸英这两人的经历有些相似,两人都曾留苏――当然这是好听的说辞,其实都是被斯大林扣为人质。两人年轻的时候就被精心培养,准备委以重任。不过,他们的风格也有很大差距。
只举一例。
毛岸英入朝作战时,是司令部参谋。我看过一本回忆录,说当时彭德怀脾气很坏,经常把梁兴初等人骂得狗血淋头,但司令部开会时,往往许多著名战将都不敢吭声,有个小参谋却经常大放厥词――这是极不符合军队规矩的,而彭德怀却反常地不发怒。下面的人都在嘀咕:这人是谁啊?毛岸英当时隐蔽身份,后来别人才知道他是谁。他其实是太子监军,所以如此张扬。
另一本回忆录说,毛岸英刚回国时,因为久居国外,不通人情世故,被毛泽东批评过。推测起来,应该是暗指毛岸英的性格。还有一本回忆录里,某位老人感叹地说,“岸英多好啊,他要是还在,后来的中国或许就不是那样了。”这种话,就是典型的臣子腔了。
而蒋经国,年轻时有次坐火车,当时他的军阶很低,一个跋扈的下级军官欺负他,要他的佩剑,他乖乖地解下奉上,军官得寸进尺,又要他的手枪,他恭恭敬敬地说:“请恕卑职,此枪为家父所赠,还请放我一马。”军官问你老子是谁,他说是蒋中正,军官吓得魂飞魄散。
毛蒋两家的风格,略见一斑。一个是不讲规矩的,一个是讲规矩的。
当然,讲不讲规矩这类私德,于国家社稷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不管私德好坏,国家都不能因血缘、因姓氏而传承,倘若国家变成了家天下,这是最最悲惨的事情。只要不世袭,社会还有制衡、改良、变革的可能,一旦变成了某家人的天下,那就完蛋了,在任者和继任者都会用尽恐怖专制手段维持他们眼里的自家的江山。
我不愿意对毛岸英贬低太多,他终究是死于战场,是悲剧的承受者。但我不得不承认,因为他的死,中国才是现在的中国。否则,中国只怕和朝鲜也没什么两样。出一个蒋经国,已经是概率极小的事件了,我们不能指望毛岸英也成为蒋经国。
蒋经国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亲手把蒋家王朝灭了,把江山还给人民。这不是恩赐,这是应该做的,但是,除了他,还有谁能做到这点?
2 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无数惨痛悲剧,惟一欣慰的是,中国的土地上已经彻底告别了帝制,皇位已经不能继承。想起来多么悲哀,我们居然以这种基本的常识而满足。
但是,看看朝鲜的千里饿殍,看看金家王朝,我还是小有庆幸。最丑陋的世袭王朝还在邪恶,还在继续。
蒋经国先生是值得我们感佩的。台湾的民主,证明了中国人完全可以实现民主。陈水扁坐牢,并不证明民主的劣根,恰恰相反,证明了民主的自我涤清功能,证明了司法的独立。珍惜台湾,敬重台湾,就是珍惜和敬重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
蒋经国先生之于民主,也有其历史机缘。80年代是世界各地民主化风起云涌的时代,蒋经国先生以最后的生命加入了世界潮流。于是,我们的台湾同胞,有福了。台湾再不是亚细亚的孤儿。
只是,说起80年代,又想到了当年在大陆的那场运动。就此止住。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蒋经国先生与台湾民主” 的相关文章

苏武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

炎帝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

  编者按 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多年来,以挖掘并弘扬炎帝文化为主旨的湖南炎帝陵基金会在炎帝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了深入研究炎帝文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学术价...

魏征

      少有大志 义投瓦岗   隋朝末年,在隋炀帝的暴政统治下,反隋的农民起义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当李密领导的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夺取了洛口仓(在今河南巩县),威震中原的时候,隋武阳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郡丞元宝藏也起兵反隋...

方志敏  清贫是他的财富

      正气浩然方志敏   追昔兼抚今,每每读《清贫》。长颂方志敏,不禁百感生。正气歌一曲,吾侪可洁身。元帅叶剑英,当年赞诗吟:   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做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几十年来,方志敏这个光辉的名字为...

周恩来同志谈个人经历

    1946年8-9月,周恩来同志应《纽约时报》当时驻南京的记者李勃曼之约,谈了个人的经历及其他一些问题,这是其中个人经历的前一部分。   我从事于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受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的祖父叫周殿魁...

田家英 主席秘书讲真话

      京兆一书生  总系百姓心   田家英在世,酷爱刻印章。  崇拜林则徐,录诗有两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  敢因祸福避趋之。  忆昔庐山归来日,  自吟《京兆书生》诗:  十年京兆一书生,  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  惭愧万家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