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内容

倔强老人孙大光――《孙大光文选》序言

2020年10月03日
   

  大光同志与我同庚,都出生于“五四”运动的前夕1917年。我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参加“一二・九”运动,随后入党。这时大光在上海已是团省委巡视员,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出身贫寒,只读过初中,16岁从家乡安徽到上海当学徒,17岁起就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从而由上海到广东,由广东到川贵,由川贵转到东北,长期战斗在党的地下工作战线上。长春解放前,他曾任国民党市政府社会局局长。直到1948年,他才回到解放区党的干部队伍。

  20世纪50年代我们都在工交部门做负责工作,但没有来往。1964年,大光任交通部部长,当年大概是最年轻的部长,这说明他很有才干。“文革”时期,我们都身陷囹圄。大光于1975年复出,转向资源勘探最重要的岗位,任地质部部长。我于1979年平反复职,仍在电力部,1982年转到中央组织部,主管“第三梯队”工作(选择年轻的省、部级后备干部)后,才同大光在工作上有些接触。当年以“四化”标准选接班人,即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大光在这方面倾注了极大精力,显示出他的眼光、见解和走在时代的前面。198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他的一篇总结性文章:《建设第三梯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开篇的几句话我最有同感:“我来地矿部工作已经九年多,深感地质工作必须由内行来领导,如果自己不懂,工作起来就像是隔靴搔痒。如果一大批领导骨干不懂或不很懂专业技术知识,就会贻误整个事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吃过没有知识的亏。”在地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中,他已经进行了四年调整:“省局级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专业技术干部的比例达到70%。部党组成员六人,除我以外都有大学或研究生学历,懂得业务的管理。部机关司局级干部中,有大专学历和专业技术干部达到70%。”他还谈到:“对选第一、二把手,除政治上要坚强和有组织能力等条件外,特别应注意两个‘深’字,一是对战略问题的深谋远虑,二是在处理具体工作时的深思熟虑,特别注意他们是否善于团结一班人,是否能知人善任,是否有改革精神,勇于并善于开创新局面。”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回想当年建设第三梯队时的种种阻力,“有文凭没有水平”等等,他确是有胆有识的排头兵。有人曾写文章,说应给大光颁发一项“伯乐奖”。

  我同大光更多交往,是在两人年近古稀,退为中顾委委员之后,每逢开会,见面就多了。大光少年时即酷爱文学,且喜运笔。在地下工作时期,读过《史记》和《中国通史》等方面史书。后来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仍挤时间读书,熟读《资本论》和马恩列斯著作,不仅文史哲,尤其经济方面有广博学识,这在我们党高级干部中是少见的。大光思维敏捷,思路开放,言语直率,胸怀刚正;经历了几十年风雨坎坷,始终保持着一个真正革命家的脚踏实地又大胆无畏的风骨,以及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感。记得在中顾委工作期间,我们几个老同志目极时艰,忧虑国是,想给中央写封建议信,我在电话里同大光讲了信的内容,他完全赞成,便让我代他签上名字。由于这封未能发出的信,还由于其他情况,我们几个人在一次会上受了批评。当孙大光被点名针对我发言时,他不随风,不趋势,站起身拒绝说:“我没有话要讲。”

  我是喜欢“舞文弄墨”的。过去我并不知道大光善写文章,勤于执笔。这本《文选》共收文章103篇,跨度67年。他委我先睹,真是一快。大光从16岁起便在上海、广东、重庆等地报刊发表了大量抗日救亡和政论文章,从经济、军事、政治到文化,涉及面很广,读来如见当年华夏大地的烽火硝烟,如闻国人老少之呐喊呼号,其真实、生动的记录,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担任全国交通和地质领导岗位期间,“文革”以前的几篇长文,第一篇就谈利用价值法则改进企业管理;其他从微观到宏观谈具体业务,可见工作细致深入。1953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长文《利用价值法则,改进国营交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批评当年交通部系统的工作缺点的,大光时任计划司司长,部领导曾不同意发表,经过力争,终得部长首肯。格于当年的政治气氛,参观大庆也还是多谈业务和技术管理;全国交通会议谈“五反”运动,今天读来也还有某种现实意义。最具个性的,还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文章,或调查,或报告,或书信,或论述,或回忆,内容充实,直抒胸臆,读来倍觉亲切。从中可见大光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勤勉,对同志的友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最能表现大光为人的刚毅正直和对历史负责任的文章,是《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这一篇写给中顾委领导同志的信,时间是1988年7月20日,当时正逢一场经济风波,银行提款,市场抢购。信中谈四个问题,一是物价问题,必须严格控制通货发行,并提高存款利率。二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经济理论和有关政策上,目前还相当混乱。过去40年最大失误是违背了《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的方针政策,经济建设遭到连续的大挫折,必须彻底批判经济战线还存在的极“左”思想,以明确今后路线。三是关于“透明度”,即公开化和民主化的问题。由于这年政协和人大两会民主空气活跃,提出一些尖锐问题,从而谈到党的会议定要大大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党的生活公开化、民主化,首先应开放舆论,依靠新闻媒介的监督,包括对党中央、国务院及其领导人的监督。四是党风和党建问题。这是全文的重点,篇幅最长。从许多重大贪污受贿案看,组织严重不纯,腐败风气严重地侵蚀我党。批评紫阳同志下去视察,谈的只是经济问题,没有抓党风建设,听听下面呼声,认为这是总书记的首要任务。从而具体谈到社会风气之坏前所未有,讲了四点:①人们谈论“三上三下”:“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者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批评国务院成批进口豪华轿车,滥建楼堂馆所,南京重修一所高级宾馆,我们的国务委员、书记们住起来心安理得。高级决策机关和关键人物例外,就注定整党要走过场。②关于高干子女出国和工作安排问题,社会上流言甚多(有真有假)。我在中央会议上反复建议,要把社会上关于高级领导的一些传言查清,公诸于众,以正视听。还主张党和国家领导人子女一律不要经商,已经担任职务的一律退出。③关于干部的使用,我们也还没有真正做到任人唯贤。④有些领导出行前呼后拥,里外三层,平民百姓怎敢倾诉衷肠?“党中央不能令行禁止,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长此下去,将伊于胡底?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岂是危言耸听?”这封信曾在中顾委大光所在小组宣读过,博得全体委员的一致赞成和热烈掌声。

  在一心为公方面,大光更是身体力行,堪称楷范。他是知名的书画收藏家,过去一部分工资用到这方面。1987年,他将191件古代书画和其他珍藏捐给安徽省博物馆(在地质博物馆展览时我去看过),所得40多万元奖金悉数献给家乡教育事业。1998年他又把所藏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关山月、傅抱石、石鲁、黄胄、李苦禅、谢稚柳等近代当代大师、名家的作品(大多是画家相赠的)50幅义卖。将所得450万元再次捐助家乡办教育。我在报上见到这个消息,衷心感佩大光的高风亮节。

  由于年事都高,身体欠佳,我们之间来往日少,不过我觉得,我们的心是时时刻刻相通的,尤其遇到重大关节事件时,更有此感。读着他的这些文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深了对同年好友的感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光是一位不欲声形的智者,在夕阳晚照中,他一直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和目光,关注着党和国家的今天和明天,既抱着美好的期望,尤怀有深深的忧忡。我相信,这部《文选》会给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得到史识,得到激励,还会得到某些安慰和满足。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倔强老人孙大光――《孙大光文选》序言” 的相关文章

张骞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

包拯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

海瑞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

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毫州(今安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

西安事变对张杨训词――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西安讲

  此次西安事变,实为中国五千年来历史绝续之所关,亦为中华民族人格高下之分野,不仅有关中国之存亡而已。今日尔等既以国家大局为重,决心送余回京,亦不再强勉我有任何签字与下令之非分举动,且并无任何特殊之要求,此不仅我中华民国转危为安之良机,实为中华民族人格与文化高尚之表现。中国向来以知过必改为君子...

炎帝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

  编者按 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多年来,以挖掘并弘扬炎帝文化为主旨的湖南炎帝陵基金会在炎帝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了深入研究炎帝文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学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