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内容

朱家骅执掌浙江民政时期的丰功伟绩

2021年02月08日
   

朱家骅是受过系统教育的留洋博士,平日里虽有些自命不凡,但对于声望的社会名流,仍能够虚怀相处,因此人缘甚好,对他在浙江“推行政”整顿吏治产生了颇为有利的影响。

朱家骅一方面在同学和朋友中物色政治助手,因人授事,量才适用,此特地组织“北大同学会”,以联络北大校友,扩充实力。另一方面推举里有社会影响的头面人物,或有学术地位的权威人士充任民政厅高级名誉问,以树立自己尊贤敬老的形象。

将旧官场上官员全部从民政厅撤换之后,朱家骅开始了第二步的行动进行县长考试。他在1928至1930的任期内,先后三次举办县长考试,选人才。

县长考试标准相当苛刻,除“才学”外,还重视“仪表”和“辩鉴”。

“仪表”和“辩鉴”只有通过面试和口试才能考核,而最后录取与否,起定作用的也在于面试与口试。考生笔试及格后方可参加面试和口试,面试口试同时进行,朱家骅亲自上阵,甄选人与考试标准苛刻相对的,却是报考者条件的放宽,只需有一定的学历行政经验,不论年轻老少,均可报考。朱家骅此举用意在于多中取才,沙淘金。

三次县长考试,总共录取近百人。每届报考者有千余人,录取者仅二十,以30岁左右青年居多。以大量青年出任县长之职,在当时可谓绝无有,一时轰动全国。

朱家骅在任期间,浙江70余县大多换上了这批新县长,使得县政权全部集中于民政厅,成为朱家骅执掌浙江民政的政绩之一。

第三步,就是朱家骅一生中最擅长的――办校。

朱家骅在任内办了两所学校:浙江省地方自治专修学校和浙江省警官学校,由朱家骅本人兼任两校校长。

两校均办了三期,自治学校共培养学生五六百人,其中一大部分学生业后出任区长或自治指导员;警官学校为整顿和掌握全省警察实力而设,毕业生均以县警察局长、分局长和警佐任用。办校两年后,朱家骅通过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纷纷投入革命之中,势力遍布全省。

朱家骅还组织新政考察团去河南、山西考察,回来后仿效山西做法实村里制”,并写成《御村制》加以说此外,朱家骅实行清查人口、划编街村组织;改组县政府组织体系,大小等级限定固定员额,以革除浙江省以往冗官冗员的积弊;整顿警政办理土地陈报、清查全省土地、确定产权、编制地籍账册,以为地方财基础。

由于浙江地少人多,朱家骅还组织浙江人民往东北移民。但由于大多被移民者难以适应东北气候,不久便纷纷逃了回来,移民之事最后不了之。而朱家骅通令各县实行的积谷备荒、兴办团练、普及卫生、禁止溺整饬吏治等一系列“新政”,在短期内很难见到效果。

但朱家骅在张静江的支持下,在浙江创立了这些新政,成为中国现代民政的楷模。

对于朱家骅的政绩,十年后出任浙江省民政厅长的阮毅成表示了肯定钦佩,他说“…………十年后,我奉命担任浙江省委员兼民政厅长,乃知浙江地方自与警政地政之基础,盖无一不由骝先生于其任内所奠定。每检阅旧卷,见手批案牍,其规模之宏达,思虑之周密,立法之至公至正,用人唯贤唯才均跃然纸上。

“十年之间,虽民政厅已数易其长,而我却深得萧规曹随之便。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朱家骅执掌浙江民政时期的丰功伟绩” 的相关文章

苏武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

包拯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

王安石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

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毫州(今安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

炎帝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

  编者按 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多年来,以挖掘并弘扬炎帝文化为主旨的湖南炎帝陵基金会在炎帝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了深入研究炎帝文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学术价...

康熙皇帝

  康熙(1654―1722),清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族,年号康熙,故亦称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而又功绩卓著的著名皇帝。   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8岁的康熙即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代理国政。当时,鳌拜等人专权擅政,为非作歹,吴三桂、尚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