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观 > 正文内容

我们,忽视了平凡教育

2004年11月15日
文汇报近期发表一篇“记者调查”文章,问道:小学生缘何长大不愿做工人?这位记者最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就如上这个话题同4位小学生做了交谈,“结果他们中没有一个表示愿意将来‘做工人’”,“在被问到‘(长大)愿不愿意做工人’时,4 位站在屋内不同地方的男孩,竟然异口同声说‘不愿意’”。   何故如此?文汇报的这位记者采访了有关教育专家。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生将来不愿做工人,这同我们过分宣传高学历和所谓成功巨人有关,这是多年来平凡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我想,这是一个重要方面。的确,现在的教育和宣传,现在的社会风气,似乎总是钟情于“做大事业”的“大人物”,似乎总是盯着“星”、“腕”、“款”们,追星总是追他们;似乎总是宣传“成功人士”,宣扬“成功案例”,有意无意宣扬“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观念;似乎总是宣扬“强者”、“大者”,而对弱小的、平凡的人和事不屑一顾。毫无疑问,如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舆论教育都一齐如此这般去宣传教育,想指望孩子们去重视平凡,无异于缘木求鱼。

  其实,岂止是专家们所说的“平凡教育的缺失”,依我看,更进一步,这还是我们多年来“消解平凡、鄙视平凡、贬损平凡”的后果。这绝非故作惊人之语,看看我们身边便可一目了然。在我们的文艺节目中,受奚落、遭嘲弄、被“搞笑”的对象也往往是农民、民工,有些“小品”,简直就是在糟蹋农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孩子鄙视平凡,便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们说,不,这是在狡辩。不错,社会在文明与进步,经济在发展,知识文化在更新,但是,任何一个健全、文明与进步的社会,都不可、也不会鄙视与贬损平凡。恰恰相反,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际,上上下下,包括法律所强调的,是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是“无歧视”。恰是在这些国家,家长、学校、社会从小就教育孩子从事体力劳动,自食其力,因而青少年打工成风,以劳动为荣。也正是这些国家,十分重视平凡工作,尊重社会每一个成员,注重歌颂“平凡与伟大”。换言之,伟大确是一种伟大,而平凡,自食其力、重德重情,同样是一种伟大。文汇报援引的专家的话说得好:“其实在社会上生活的更多是平凡的人,尤其是能自食其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我想,我们,全社会,都到了就此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并认真深思的时候了!我们,应改进和加强“平民教育”和“平和心态”的培养,加强对于工农兵平凡工作的认知,彻底改变以权取人、以钱取人、以成(功人士)取人的教育取向,理解平凡,尊重平凡,如此才能真正创建一个文明社会。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我们,忽视了平凡教育” 的相关文章

人生目的

    人类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要生存就必须有吃。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可能产生其它人生目的。犹太人把“吃”作为人生目的,这似乎有些低下,但并不影响他们努力发展事业的雄心壮志。他们一边努力学习、工作,一边享受美好的物质生活。 人生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生...

胜败乃人生缩影

    我们从一个人的胜败行为里,可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其间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时间,就是他陷入不利的状况之际,在胜败的情况下,危机现象是附带之物,好运不来,期待中的赞助者迟迟不出现,那自然会使人陷入欲求不满的状况里,诸如此类的事情,每个人一生里必然会遭到一两次的。   在这种情况...

不可丧失“再拼一下”的心态

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假如真有人生活在绝望的人生之中,那么他只能是失败者。   一个人的危机与丧失积极向上心态的力量有极大关系,因为缺乏积极向上心态力量的人,身上就会缺少一根筋――“再拼一下”!实际上,对于那些优秀者,他们不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脱颖而出,而且靠“再拼一下”积极向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维需要改变

    虽然很多人说人无完人,但很多人还是喜欢以完人的标准去要求其他人,常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要求别人,尽管自己也并非那样的完美,甚至于可能还很可耻。 几年前看过样一部美国影片,一个特工机构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从全国招募了几名通过严格选拔的顶尖...

失败是什么?

      上次写道,积极主动的要诀,在于培养自己对失败的容忍度。那么如何培养容忍度呢? 试想一下,我们容忍一天,容忍两天,我们真的能对失败能容忍一辈子吗?时间长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忍无可忍的。其实,“容忍”本身是个很消极的词。  &nbs...

秦朔谈钟南山:有一种人生叫我要按照事实来说话

    又看到钟院士了。     1月20日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接受了央视“新闻1+1”采访,回应民众关切。     钟院士的几个观点非常直接和清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