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辉启:铸造和平之盾
那年,担任副连长的任辉启,放弃提前晋级的机会,考进了北京大学力学系,从此与防护工程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地下工事是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它构筑成坚不可摧的防护屏障,是科研人员重点攻关的难题。在一次国防工程施工中,由于地处疏松的砂砾地层,先后发生多次塌方事故。为解决这一难题,任辉启带领课题组,经过百余次的试验,终于摸清了坑道的静态破坏模式,提出了新的开挖方法获得成功。任辉启并不满足,又对砂砾地层中的抗爆性能做了试验研究。
在试验中,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任辉启和科研参谋进入坑道,没想到航弹爆炸产生的毒气渗透土层散发出来,正在拍照的参谋突然晕倒,此时的任辉启也意识到中毒了。他来不及多想,一边为战友做人工呼吸,一边收集测试表上的数据,不多时他自己也晕倒了。经过医生4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们才苏醒了过来。任辉启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详细的数据和材料,为研究坑道主体的抗爆设计提供了可靠保证。在这次科学“探险”中,任辉启不仅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砂砾地层喷锚支护抗爆性能研究,而且还提出了岩体中平面装药爆炸地冲击波的衰减规律,为新建防护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防工事的坚固性和防护力是保存战场实力、提高作战水平的重要保证。任辉启根据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的特点,先后指导多个课题组研制成功移动式指挥工事、集团军前进指挥所工事等一大批机动性能好、防护能力强、指挥自动化程度高的野战工事,满足了部队作战急需。特别是高性能装配式永备工事,解决了高原寒区永备工事装配化和快速构筑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工程整体防护水平。
任辉启是个标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他在固体力学、爆炸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和岩土工程等方面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层状介质中波传播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我国著名波动专家杨桂通教授的高度评价。由他主持研究的喷锚支护抗爆性能研究、松散地层中工程施工钻探系列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任辉启用汗水和智慧,在崇高的科学殿堂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完成重大课题研究数十项,14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如今,他又把目光瞄准了下一个目标:以提高信息化战争工程保障能力为研究重点,迎接新军事革命对防护工程提出的新挑战。他深知,只有不断地创新、开拓,才能铸造出更为坚固的和平之盾。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