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让司令一让元帅 粟裕授衔大将的真相
毛泽东是要给粟裕授元帅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让了
资历、威望、战功,是当时授元帅、将军的主要依据。中央政治局考虑元帅、大将军衔,上将至少将的军衔,由中央军委考虑。上将至少将的授衔问题,军委确定了一个授衔原则,其中规定:正兵团级,原则上评上将,个别的可评中将和大将;副兵团级,原则上评中将,有少数可评上将,个别的可评少将。粟裕的行政级当时是大军区级,比正兵团高两级,同野战军司令员一样。因此,他的军衔问题自然不能放在正兵团这一级考虑,而应放在大将、元帅这一级别予以考虑。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活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把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可以说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粟裕发起的攻势而逃脱被歼灭的命运,为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所倾倒。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更是赞不绝口。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大家想法一样,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刘、周、朱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了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2002年11月8日,我陪《共和国大将粟裕》电视剧组总编导石征光访问了李银桥同志,他和我们又谈了毛泽东当时要给粟裕授元帅的一些情况。
从上述情况看,可以说明和澄清如下几个问题:
毛泽东是要给粟裕授元帅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让了。
粟裕对军衔是这样一种态度,根本不存在对军衔不满意、毛泽东找他谈话、把他批哭的问题。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得悉党外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说粟裕应该评元帅的消息后,作为一个喜讯当面报告他,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然后他又进一步向我严肃指出,“这都是低级趣味,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没有什么意思。”
毛泽东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并非指粟裕
毛泽东是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的话,有的文章说,“即谓粟裕也”。如此张冠李戴,在社会上流传很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毛泽东讲的当然不是无的放矢,是有所指的。根据毛泽东对粟裕授衔的态度,可以肯定指的不是粟裕,而是有些闹军衔的人。当时,确实有闹军衔的现象存在。有的人评了大校不满意,要少将,有的人评了少将不满意,要中将。有的人拒绝接受组织上授给的军衔,有的人授了军衔不好意思佩戴,穿便衣,这种现象汇报到毛泽东那儿能不批评吗?然而,那批的不是粟裕啊!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