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生:从舟桥部队走出的导弹专家
冒着隆隆炮火,某舟桥部队迅速抢占黄河滩头,飞架浮桥。指挥台上,师首长边指挥,边在沙盘模型上做着各种标记,舟桥很快贯通黄河天堑。看着轰轰驶过的战车,沙盘的设计制作者李俊生,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演习结束,他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这是李俊生毕业后干的第一件漂亮事。
正当他干得红红火火之时,百万大裁军使他所在的部队被撤并。他成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一名教员。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李俊生能适应这个转变吗?勤奋好学为他铺就了成功的跑道。数天之后,李俊生走上讲台,一堂“导弹阵地道桥工程”的公开课,令学员们听得有滋有味。发奋的李俊生,后来不仅成为二炮战略、战役、战术学的行家里手,还成为“二炮机动作战保障课”的创始人之一。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导弹专业知识,成为李俊生进军科研的起飞平台。“战役演习辅助决策系统”是二炮首长亲自下达的一项重大科研任务,时限半年。面对这一涉及系统学、运筹学、工程学以及光、电、磁、机械、自动化、网络等10多个学科的复杂科研课题,李俊生带着一名博士生和一名教员马不停蹄地跑部队、下阵地、入“龙宫”,夜以继日地调研、设计、建模,进行软件开发,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为全军某大型军事演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科研上“一发而不可收”的李俊生,相继完成了“某型导弹作战使用总体论证”、“某型导弹突防能力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成为二炮科研领域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研究人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李俊生的目光在拓展、在延伸……那年,他大胆提出了“某型导弹远景发展建设研究”课题,得到二炮首长的大力支持,并被确定为全军重点课题立项。这是一个关系到导弹发展战略怎样量化的重大课题。这项课题设计涉及武器发展战略、需求规模、装备规划、兵力优化等多个领域,难度可想而知。但目标的召唤令他寝食难安,成功的渴望使他奋斗不止。为此,他拿出 2/3的工资,把刚满两岁的孩子送去全托,一门心思投入到攻关之中。
总体方案很快拿了出来。然而,更多的困难在等着他去完成。为了加快研究进度,李俊生把课题分为9个难点,把人员分为4个小组,各负其责,各个击破。自己则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帮助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历经3年艰辛拼搏,他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不仅创建了该型导弹需求量化模型和建设规划模型,而且制定出了该型导弹实现战略目标的多种方案,为首长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