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冀东抗日名将包森

2004年08月02日
 

     他身材消瘦,脸膛黝黑,棱角分明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他:为了革命和抗日,新婚三天便离家奔走,从此再未回过家门,更未留下一儿半女。

   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他就是威震敌胆的原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

   包森,原名赵宝森,191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他自幼喜读历史演义、兵书,尤其仰慕那些善谋略、能征战、有作为的历史人物。抗日战争后,他任冀东八路军第二游击支队长。他根据冀东的特殊形势,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术,出奇制胜地打出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

   轻取"佛爷来"

   1939年6月下旬,包森奉命率40余人在河北省兴隆县至洒河川一带活动,他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采取小股分散的斗争形式,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地牵制敌人,屡战屡胜,先后攻打了兴隆县驴儿叫、双庙、黄花川、马圈子、龙井关、三道河子、佛爷来等据点。

   佛爷来是日伪军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敌人指挥作战的中心。包森为了打击敌人要害,决定攻打佛爷来。7 月下旬的一天,包森充分了解敌情后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首先安排几名战士带领当地群众到据点附近各村走动,故意使狗狂叫,造成声势,迷惑和震慑敌人。之后,包森率领战士们潜入佛爷来据点:出其不意地杀向敌人。吓懵的敌人误以为八路军大部队打过来了,急忙请求增援。包森早就料到敌人会来援兵,便留下一部分人坚持战斗,其余大部分战士准备伏击增援敌兵。同时,包森动员附近村庄里的青壮年,夜晚扛着锄头(锄把向上),预伏在敌人必经之路的山头上,并指示他们故意暴露目标,远看就像八路军战士在扛枪行军。当敌人进入埋伏圈后,预先埋伏好的战士们从正面攻击,一阵猛打,敌人突遭袭击,顿时乱了方阵,一时间,又从四面八方传来震耳欲聋的枪炮(爆竹)声、喊杀声,直吓得敌人屁滚尿流、魂飞魄散,七八十个日伪军纷纷缴械投降。战斗结束后,俘虏们扭动着脑袋前后左右地看,着实吃了一惊:"怎么,你们的人都在这儿吗?"

   智擒赤本大佐

   1939年以来,驻遵化的日本宪兵队长赤本,把包森及二支队视作心腹之患,千方百计地寻找包森和二支队的下落。1940年4月26日,赤水率遵化日军守备队,到遵化城北一带搜捕包森。为了引诱二支队上钩,赤本将守备队大队人马部署在大刘庄尾随,他这位日本天皇的表弟骄横自负地身着老百姓便衣,只带着一名翻译和我方一名被俘战士潜入游击区。这名被俘战士原是包森手下的一员战士,早就设法将这一消息转告了包森。当赤本行至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时,包森事先安排隐蔽在这里的几名游击队员突然出现在赤本面前,"不许动!" 赤水猝不及防,晕头转向,束手就抓。

   赤本被活捉,使日本国内朝野大为震惊。

   日军在遵化组织了"赤本营救委员会",派出大批日伪军在遵化扫荡一个月之久,终未得到赤本的音信,还曾以优厚的交换条件要求八路军释放赤本,包森传言:"讲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日军赶快投降,滚出中国去!"

   此战之后,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第13团团长。

   果河沿大捷

   1941年底,冀东军分区决定开展一场打伪治安军战役。

   这是冀东主力部队组建后发动的第一次战役行动,我军先后取得了多战斗的胜利,尤以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指挥的果河沿战斗最为人称道。

   1942年1月12日夜,包森得知驻玉田的"治安军"翌日将进燕山口扫荡"。他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倩况,作出果断决定,要在果河沿打一场漂亮仗。于是 他率部连夜急行军,于13日凌晨1时,以迎战姿态布阵于遵化县西南果河北岸蔡老在、蔡二庄一线。几乎与第13团北移同时,驻玉田县城的"治安军"第2集团司令部及所属第3、第4两个团倾巢而出:司令部及第3团北进界山口入遵化境;第4团北入燕山口,于13日凌晨1时许抵达蔡老在、蔡二庄的界山口,遭先抵于此的八路军第13团第4连的迎击,缺乏夜战经验的"治安军"退回南岸死守阵地不敢动作。包森以3个连兵力正面牵制,以4个连兵力分两路连夜渡河迂回至敌后的燕各庄,形成对这股伪军的包围。

   拂晓,战斗打响,八路军3个连从正面攻击,当即歼敌机炮连200余人,其余500多人向南狂逃到燕各庄村头,被预伏于此的八路军全歼。另一部分300余人,在日本教官的率领下,逃入小山上的憋古寺内,据险顽抗待援。此时包森获悉,"治安军"第2集团倾巢出动,前来救援。包森当机立断:派出警戒部队,阻击援军。之后,包森亲临山下来到阵前问3营营长耿玉辉:"老耿,你多大年纪了?""40啦!"老耿不解地回答。包森又意味深长地说:"老了"。这激将法立即奏效,只见联玉辉甩掉皮夹克拔出手枪,身先士卒冲上山去。全营官兵一呼而应,发起了决死冲锋。寺内伪军见援兵无望,又遭猛击,便打死日本教官,晃起白旗投降。下午3时左右,"治安军"第2集团司令部及所属第3团赶到燕各庄援救,又被八路军警戒部队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溃不成军。这场战斗,我军以7个连的兵力全歼"治安军"1个团,击溃第3团,共生俘伪军中校团副以下官兵800余人,击毙日本教官4名、伪军官兵100余人,缴获山炮2门、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26挺、长短枪700余支、弹药10万余发,其它辎重大批,八路军伤亡3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晋察冀军区接到战报,大喜之下惟恐失实,令重查再报。然而经核实再报,战果与原电无误,方确信无疑。果河沿大捷使包森的名字再次声震敌后战场。

   牺牲与评价

   就在果河沿战斗胜利一个月后的1942年2月17 日,包森率部与敌人在遵化野瓠山遭遇。战斗打响前,他来到前沿阵地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情,不幸被埋伏在附近的敌射手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包森乃抗战军人,身临前线,战死疆场,正是尽了他的天职。

   综观包森在冀东战斗的短短三年半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无论是在1939年冀东最艰苦的时期,还是在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中,抑或是在冀东的军事建设以及打"治安军"战役中,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而使他成为冀东游击战中一员名将。原冀热辽军区(前身为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说:"包森在冀东是打天下的。"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包森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还善于团结部下,爱护战士,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冀东的老百姓爱戴他, 都亲切的称地"老包""包司今";敌人惧怕他,日军听说包森的军队到了,便有人摸摸脑袋说:"死了死了的";伪军们口角,便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由此可领略包森在冀东一带的声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冀东抗日名将包森” 的相关文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

刘伯承

  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

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女英雄。本姓岑,壮族。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慧好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她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之后,嫁与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瓦氏...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

徐向前 越是硬仗越向前

    忆当年  公元一九三八年三月,徐向前指挥八路军在河北涉县至山西黎城公路设伏,歼灭日军四百余人,毁车百八十辆,是为响堂铺之战。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年逾八十的徐帅忆当年战况,心潮澎湃,吟诗为念:  巍巍太行起狼烟,  黎涉路隘隐弓弦。  龙腾虎跃杀声震,  狼奔豕突敌胆寒。  ...

勇立潮头为超越――记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某部技术科科长刘跃平

    人物档案:刘跃平生于1969年,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1994年 12月入党,2002年任命为高级工程师、技术科科长。迄今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6 项,其中5项成果填补了我军信息技术领域的空白, 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3次荣立三等功。2000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