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许世友将军三跪慈母

2004年11月09日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豪饮放言、少林武功、农民本色、火爆脾气、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将军是一位真豪杰,而将军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则恰好表露了他无限柔情的一面。   “活着为国尽忠……”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洼村。13岁那年,他父亲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从此,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1926年,大革命的火种播撒到了大别山。许世友匆匆告别了母亲,踏上了革命征程。此后,在转战南北的战斗中,他英勇杀敌逐渐成长起来。他率领的部队威震四方,令敌人闻风丧胆,可是由于戎马倥偬,他一直没有回过家。

  直到1929年,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部队进行整编,恰巧离他家乡不远。一天,王树声军长把许世友叫到跟前,笑着说:“你该回去看看你妈了。”

  一路上,许世友归心似箭,边走边想:“我这一走就是3年,也不知道母亲她老人家怎么样了?”

  当他来到自己的家门口时,他惊呆了:原来的土房子已经成了残垣断壁,在废墟上又搭起了两座低矮的草棚。他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这时,母亲正从草棚内出来。许世友紧走几步,上前抓住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

  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像小时候一样为他擦去眼泪,只字不提自己的苦,只向儿子问长问短。

  天快亮时,许世友来到母亲床前,轻轻地喊道:“娘,我该走了,您老就不用起来了。”哪知母亲披衣下床,把一兜鸡蛋塞到许世友手里:“儿啊,娘下半夜就把鸡蛋煮好了,带着路上吃。”

  “娘,我年轻力壮,用不上这个,还是留着给娘补身子吧!”许世友把鸡蛋塞到母亲手里。母亲不由分说,解开儿子的衣扣,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重新把扣子扣好。许世友望着母亲那满头的白发,想想家庭的不幸和母亲的孤单,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在即将迈出大门的时候,许世友忽然转过身,流着泪喊道:“娘啊,儿这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说着,他便跪在了地上,像是对母亲说话,又像是对着天地发誓:“我许世友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娘尽孝;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说完,他站起来为母亲擦去眼泪、理理头发,然后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许世友怎么也没有想到,与母亲这一别竟然隔了那么长时间。母子再次相见,已是19年之后的事情了。

  “需要你感恩的人多着哪……”

  1948年,已是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的许世友仍在战火中奔波,无暇照料母亲。组织上特意叫陈锡联把许世友的母亲和儿子从老家接到前线相见。

  母亲就要来了,将军却像个小孩子一样,忐忑不安地在门口踱来踱去。当他母亲被别人搀扶着从吉普车上下来的时候,将军却突然如雕塑般地“定”住了。这就是娘吗?头上的白发都快掉完了,腰身也弯曲得直不起来,连走路都有点颤巍巍的。岁月无情,娘老了!

  “娘……”将军喊着,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紧紧握住母亲那双干瘦的手,当着部下的面,“扑通”跪在了地上。

  “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母亲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儿子的双肩。稍顷,母亲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对儿子说:“孩子,快起来,你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给我一个老太婆下跪呢!”将军则泣不成声地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娘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母亲接着说:“孩子,娘有一句话提醒你,不知你听不听?”

  “娘的话我句句都听。”

  “那好,我想对你说,你能出息成今天这个模样,不光有娘的功劳,还有打仗时掩护你的乡亲,还有部队的领导,还有你手下那些士兵。没有他们,你能打胜仗,能当司令员吗?”

  将军眨眨眼睛,没弄懂母亲的意思。

  母亲接着说下去:“往后呀,不要再给娘下跪了,需要你感恩的人多着哪!”

  母亲病重将军不能守床前

  1965年秋,许世友正在福建海防前线视察工作,忽然接到一封“母亲病重”的电报。看罢,将军如有一块大石压住心头,沉重得喘不过气来。但此刻他公务在身,不能回去探视,只好电告家人把母亲送到南京治疗,想等自己完成任务后再返回伺候母亲。

  哪知,还未等他回到南京,母亲便在老家与世长辞了。许世友长子许光代父行孝,为奶奶送了葬。

  将军完成公务回到家,从儿子处知道母亲临终时还喊着自己的乳名。年逾花甲的将军悲痛欲绝,在母亲的遗像前再次双膝下跪。

  1979年10月的一天,将军腿疾复发。难忍的疼痛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于是,他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两个儿子都叫来,说:“留下50元,用这笔钱为我买一口棺材,我曾得到毛主席的批准,死后不火化,运回老家埋到我父母身边安葬。”

  1985年10月22日黄昏,一代名将许世友眼角挂着泪珠,嘴角含着微笑,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倡导火葬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党中央准许土葬的高级干部。有关部门遵照将军的遗愿,把将军安葬在大别山的怀抱、他父母的身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许世友将军三跪慈母” 的相关文章

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

李宗仁:台儿庄的日日夜夜

    20世纪30年代,中国脆弱的社会重新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时刻,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卢沟桥畔的上空,响起了日军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枪声。民族灾难的信号,惊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四万万中国同胞,掀起了救亡热潮。李宗仁在民族灾难的呼唤和催促下,履行了炎黄子孙的匹夫之责,...

彭德怀率军出兵朝鲜

    《远东朝鲜战争》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纪念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5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爆发的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结束50年后,参战各国的战争档案纷纷解密。作者王树增同志...

刘伯承

  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

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女英雄。本姓岑,壮族。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慧好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她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之后,嫁与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