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陈再道:骁勇善战的指挥才能 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

2020年12月27日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陈再道同志奉命率领一支只有5个连500人的小部队挺进敌后。在解放战争中,陈再道同志率领的2纵作为刘邓大军的精锐主力,驰骋中原,屡建殊勋,创造了许多模范战例,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1977年9月,已经68岁高龄的陈再道同志重返一线,担任铁道兵司令员。

 

 

陈再道同志是我党我军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也是我极为敬重的一位老首长。早在1934年,我刚参加红军时,就听说陈再道同志是“黄麻起义”老战士,是我们红四方面军一员了不起的虎将。当时,他身为师长,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至徐向前总指挥下达作战命令时,常常特意补充一句:“不准陈再道打冲锋!”他的传奇经历和战斗故事在部队广为传诵,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烙印,对我日后带兵打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同志历任八路军386旅副旅长、东进纵队和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等职,我先后在386旅771团、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工作,多次率部参加他直接指挥的战役战斗,驱日寇、歼敌顽,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1954年,我们15军从朝鲜战场回国,隶属陈再道同志任司令员的武汉军区。这样,我又在老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6年之久,得到他的高度信任和器重。1960年秋,我调任西安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彼此间的感情与日俱增。老首长那浑身是胆、骁勇善战的虎将风采,智勇兼备、灵活用兵的指挥艺术,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每每引起我无尽的思念,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陈再道同志征战一生,处处表现出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勇挑重担的大无畏精神。陈再道同志一向以善打硬仗、恶战而著称。红军时期,他多次率部担任先锋或殿后任务,常常在战局最危急的时刻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印象最深的是1934年7月,在反四川军阀刘湘“六路围攻”时,他指挥红11师坚守玄祖殿一线阵地20余天,顽强顶住了国民党军猛烈炮火支援下的反复冲击,创造了在整个战役防守阶段未丢失一寸阵地的惊人战绩,为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立了大功。抗日战争时期,陈再道同志奉命率领一支只有5个连500人的小部队挺进敌后。他出生入死,搏击沙场,积极打击日伪顽军,整整5年“不知脱衣睡觉是何滋味”,成功创建了我党我军在华北平原的重要战略支点一一冀南根据地,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解放战争中,陈再道同志率领的2纵作为刘邓大军的精锐主力,驰骋中原,屡建殊勋,创造了许多模范战例,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后来,我曾多次组织部队学习这些战例,提高官兵尤其是各级指挥员的军事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陈毅元帅曾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扬他“是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这是对陈再道同志最恰当、最生动的评价。

 

陈再道同志戎马一生,善于驾驭复杂局势,具有多谋善断、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的高超指挥才能。抗日战争初期,在冀南地区日、伪、顽、匪和各种游杂武装、封建会道门势力犬牙交错的复杂形势下,陈再道同志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巧妙地同各种势力斗智斗勇,仅用几个月时间,部队就由500人壮大到2万多人,最终打出了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大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再道同志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坐镇开封,指挥剿匪。他向朱德同志立下军令状:“请总司令放心,不把河南土匪剿灭干净,你就砍我陈再道的脑壳!”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军区部队掀起了群众性的剿匪反霸运动,很快取得了剿匪斗争的伟大胜利,彻底肃清了为害多年的河南匪患,一举巩固和安定了中原广大腹地。1977年9月,已经68岁高龄的陈再道同志重返一线,担任铁道兵司令员。上任后,他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工作热情,大刀阔斧地肃清林彪、“四人帮”对铁道兵的干扰破坏,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施工生产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使部队各项工作出现了良好局面。

 

陈再道同志革命一生,坚持真理,敢说真话,体现了一代名将的浩然正气。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陈再道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保持着刚烈、豪爽、耿直的战将风范。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次政治运动关口,他从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个心里窝火就要往外冒的人”。1958年“大跃进”高潮之际,他听到各地“放卫星”的消息时,便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庄稼是怎么长的,报纸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简直是胡说”。为此,毛主席曾称赞他敢讲真话。晚年,他多次向中央反映情况,呼吁各级政府多为革命老区人民办实事。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农村和农民的疾苦。每当想起这些事情,更加激起我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陈再道同志的英名和卓著功勋,已永远熔铸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陈再道:骁勇善战的指挥才能 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 的相关文章

刘伯承

  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

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女英雄。本姓岑,壮族。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慧好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她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之后,嫁与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瓦氏...

兵家鼻祖――吕尚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

孙膑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

黄克诚 为真理十次直言

    黄克诚大将   党内夸刚正  人推黄克诚  奋斗仗精诚,  最佩正气雄。  湘水映奇志,  苏北抗寇戎。  直言夸远视,  勇谏胆气生。  几忆上书事,  庐山辩奸忠。  双肩担道义,  只手补天功。  八秩遗篇在,  长思念无穷。   在党内的老一代人中,大家都钦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