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内容

林彪倾听部属谈兵

2022年06月16日
 

 

为提高部属的战略战术水平和指挥作战能力,林彪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多次作报告、写指示。他的这些报告、指示曾经汇编成军事文集,作为培养指挥员的教材。1936年底,军委任命一直做政治工作的杨成武为师长,杨成武怕干不好,林彪便同他个别谈话,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倾囊相授。杨成武曾经将林彪的谈话整理为《林彪同志教我当师长》一文,在20世纪60年代广为流传。为教育部属,林彪可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孤傲的林彪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不耻下问,倾听部属谈兵。

 

同万毅谈兵,制定“硬拼战”的战术

 

1946年四平保卫战之后,东北民主联军从四平撤退到敦化。林彪曾两次同第一纵队司令员万毅谈话。

万毅是辽宁金县(今大连金州区)人,原东北军将领,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因揭露副军长缪��流通敌被捕。1942年8月越狱,转入八路军山东军区工作。

林彪第一次同万毅谈话,询问万毅在东北作战和在山东作战有些什么不同点。万毅回答:在山东作战是对日作战。由于日军龟缩在大据点中,我们经常打击的对象是伪军和顽军。他们的战斗力很差,武器装备还不如我们,特别是士气很差。东北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军,装备比我们好,目前还处于进攻状态。其次是作战规模不一样。在山东,作战规模较小。我指挥的最大的一次战斗,兵力不过4个团。从自然条件讲,山东没有东北这样冷,冬服稍微差一点也可以顶过去。东北不行。被服不行,人顶不住。天气太冷时连枪都打不响。从这一点讲,条件不如山东。但是,气候条件敌人和我们一样,可是敌人的补给手段比我们强。东北的气候也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在冬季行军就没有河川障碍。林彪这时插话说:“你这个讲得很对。气候这个东西,我们和敌人是同样的条件。”林彪又询问在东北什么时候封地,什么时候封河。万毅回答:“我的家在南满,我们家乡讲的是‘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哈尔滨我没有去过,不清楚是什么情况。沈阳就比我的老家冷。‘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说法还灵不灵说不准,恐怕应该赶早不赶晚。”

谈话中,林彪还询问了万毅的个人情况。万毅对那一次谈话印象很深。他说:“那次谈话很有一种民主讨论,向下级作调查的气氛。这种精神使我很受感动,觉得老红军领导干部的作风就是不一般,上下级亲密无间,谈话如同拉家常,无拘无束,让人心情舒畅。”

几天后,林彪第二次召见万毅时,专门研究了如何同新一军、新六军作战的问题。他开门见山地对万毅说:“新一军、新六军现在的气焰很盛,不可一世。它(们)长驱直入,一直闯到松花江边。我们虽然同它(们)打了几仗,它(们)也吃了一点亏,但总的说来元气未伤,仍然十分骄横。新一军、新六军一骄横,国民党的其他军队胆也壮了。我考虑,准备拿出一支部队,同它(们)死打硬拼,豁出去付出一定伤亡代价,把它(们)的气焰打下去!要让敌人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林彪一面说一面低着头在屋内来回踱步,说到这里,他停下脚步,抬头看看万毅,“你看,对这种打法有什么意见?”

万毅回答:“这种打法有明确的作战目的,应该有这种打法。”

林彪知道万毅是东北讲武堂出身,读过一些古代兵书,便问道:“在古书上有没有这种打法?”

万毅想了一下,答道:“古书我读得不多。我记得戚继光提过有三种战法。”他停了下来,看看林彪。

林彪鼓励他:“你说下去。”

万毅接着说:“第一种是算定战,事先经过庙算,有计划有安排。第二种是舍命战,事先没有计划,突然遭遇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三种是糊涂战,事先没有计划,遇到敌人又不肯舍命,糊里糊涂打,必然打败仗。您提的那种战法是不是舍命战?”

林彪摇摇头:“戚继光是在打了若干仗以后对历次战斗进行分类,总结了这三种打法。我们这种打法是事先就决定,有目的地就是要这样打,同他的舍命战还不一样。”

此时,林彪已经将这种战法命名为“硬拼战”,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

1946年12月24日,在南满一保临江期间,林彪电告陈云、萧劲光:北满部队决定出动,向松花江南岸作战,以配合南满的行动。在电报中,林彪提出了“硬拼战”的战术。电报中说:“东北我军由于群众条件的不成熟,我甚难秘密地接近敌人,所遇敌又较强,非一打即垮。又由于敌铁道公路太繁,增援甚快,故甚难求得通常优越条件各个击破的歼灭战。但为了打掉蒋军的王牌,为了降低敌人的猖狂,为了使我半生不熟的条件,成为完全成熟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条件在半生不熟的状况中),在一定限制内(以数个师的兵力,不以全军),有时即使条件不充分,亦须断然猛打,争取成为歼灭战。如不能歼灭,只要惨重地打击了敌人,虽无多的缴获,亦算胜仗。因它的间接胜利甚大,故最近我们除过去所谓歼灭战、游击战之外,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作战,即名硬拼战。……这种作战与过去的不同点,则为不是有十足把握才打,而是只有六七成胜利的把握即决心打,打时打得极顽强,打的结果可能成为歼灭战,亦可能双方都伤亡惨重……北满将这样打,希望南满也运用这种战术。”

对于林彪此次关于“硬拼战”的谈话,万毅回忆道:“林彪在东北全军中提出‘硬拼战’这种作战思想,酝酿过程中就找我谈,这是对我的一种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器重。”“这次谈话是对我军事素养的教育,也是对我军事指挥作风和战斗作风的一种提高。回部队后,我同(副司令员)李作鹏一起,蹲在房东的土炕上,回忆林彪的谈话,我说,他记,一句句地整理出来。第二天便在纵队指挥干部中作了传达,接着还展开了讨论。后来,我又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写了一篇有关‘硬拼战’的学习体会刊登在参谋处出版的一张小报上。”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林彪倾听部属谈兵” 的相关文章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

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

李宗仁:台儿庄的日日夜夜

    20世纪30年代,中国脆弱的社会重新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时刻,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卢沟桥畔的上空,响起了日军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枪声。民族灾难的信号,惊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四万万中国同胞,掀起了救亡热潮。李宗仁在民族灾难的呼唤和催促下,履行了炎黄子孙的匹夫之责,...

飞将军李广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