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教育家 > 正文内容

育英掌门――西南交大罗忠忱

2021年07月31日
 

 

罗忠忱先生是唐山铁路学校(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第一位中国人教授。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他以注重引进西方先进工科教育思想、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品格培养、教学上提倡少而精的治学风格而著称,是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他严谨治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材,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工程教育家。

罗忠忱,字建侯。1881年11月16日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4岁考入北洋大学机械系读书,后因1990年(庚子)华北动乱中断学业。1906年公费保送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系读书,经过四年本科和一年该校研究院寒窗苦读,获得土木工程师学位。学成回国后,罗忠忱先生先在北平交通传习所任教两个月;于1912年8月担任唐山铁路学校教务长兼土木工程教授,执掌该校工科教学,直至1955年退休。1972年1月8日,罗忠忱先生病逝于河北唐山市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原址,享年92岁。

罗忠忱先生青年时代就把教书育人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毕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大学,如早期的北洋大学(北洋西学堂1895年)、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公学1896年)、唐山交通大学(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896)。在这些工科大学中,早期一直是外国教授垄断着理工科课程讲台,罗忠忱先生任教于唐山铁路学校后,以其学识和师德在这所学校开创了由中国教员讲授工程力学课程的历史,成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位中国人教授。他学识渊博,在他执教期间开出多门工科课程,有基础工程、天文学、河海工程、经济学、图形几何学及水力学、应用力学等。众多学科中,他尤以极深的工程力学造诣闻名于全校。自1917年到1952年,他立足三尺讲台为各届大学二年级学生讲授了36年应用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他一生淡泊名利,倾毕生年华于教书育人,在他哺育的学生中,有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港工专家谭真,铁路桥梁专家汪菊潜,建筑工程结构专家林同炎,著名力学家林同骅、张维、刘恢先,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严恺、谭靖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姚桐斌……等等,不仅桃李盈门,硕果累累,而且使母校誉满全球。

罗忠忱先生以严于律己和严格要求学生的教风闻名于校内外,深受广大师生敬重。他从来不自持丰富的教学经验而骄傲。每次讲课,哪怕是重复课程,他都认真备课,更新讲稿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他准时上课下课,从不浪费每一分钟。课堂上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由浅入深地把学生带入工程力学艰深的理论和枯燥的数字中。当讲到难点时,他往往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从容不迫地引导学生求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既紧张,又活跃。他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灵活应用。一般是先把基本概念阐述清楚,再把基本理论通过大量的例题演算灵活运用。课堂上演算每一道力学例题时,他都坚持当场用四位对数表得出结果,再用另一种方法加以校核,两个结果一致时才罢手。他还注意通过例题演算教授学生各种数字计算技巧(如在用对数表之前先将各数据列成分式并尽量化简),要求学生熟记某些基本常数。他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他说:工程师要兼顾安全和经济,计算必须准确,对具体数字计算必须重视。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每周都要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测验,每次测验他都亲自评卷,既要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正确,也要求数值计算准确,而且给分极其“吝啬”,尤其对计算结果出错的扣分更多。有的学生开始学习工程力学课时,埋怨罗忠忱先生要求太严,但是通过学习后,他们都感到在学习和品德修养上获益匪浅。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高龄教授中对罗忠忱先生要求计算结果准确到三位有效数字,否则即判零分的严格要求记忆深刻。有人曾问过罗忠忱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判分?他说,我们培养的是工程师,如果小数点都计算错了,那将在工程中造成重大事故。罗忠忱先生讲课后从不布置作业,但是,学生们却在课余大量做练习题和阅读参考书。在他身体力行影响、培养、教育下,唐山交大形成了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优良学风,涌现出了一批批英才人杰。

罗忠忱先生乐于奖掖后辈。1932年他连续任教20周年时设立了“建侯奖学金”,奖励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他六十岁时,又把自己的积蓄和学生赠与的生日礼金捐赠给“建侯奖学金”。七十多年来,无数优秀学子在罗忠忱先生的激励下勤奋学习,刻苦攻读,成为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罗忠忱先生的学生、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敬献挽联悼念恩师:“从学为严师,相知如契友,犹记隔海传书,力促归舟虚左待;无意求闻达,有功在树人,此日高山仰止,长怀遗范悼思深。”代表了数万万唐山交大学子对这位德高望重育英掌门的崇高敬仰。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育英掌门――西南交大罗忠忱” 的相关文章

胡适之趣闻

    “侯大使”成“书蠹”   在美国,胡适有很多下层朋友,诸如司厨、车夫、打工仔……这些人对胡适的“Hu”字发音不准,常称胡大使为“侯大使” 一天,“侯大使”应国会图书馆馆长厌温斯之请,和陪同人员往书库察看。当时正值珍珠港事件前夕,我国北平图书...

留学先驱容闳

  1847年,先驱容闳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带回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梦想。 1847年1月4日,也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8年12月首批中国留学人员赴美的一百三十多年前,一个末满19岁的中国青年,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Huntress)专向美国运载茶叶的帆船,远...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他深感我国实业的不发达,学校教育脱离生活实际,中学生毕业无就业之技能,而用人者又叹乏才,并受到美国职业教育的影响。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从事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

展涛: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简历】 展涛,男,1963年生,回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校长。1987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199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奖励...

徐小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林柏(以下简称林白):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再次光临TOM访谈,在激动人心神舟飞船的访谈之后,继续我们的新东方周,今天是徐小平老师,相信他的访谈同样激动人心。   徐小平:各位网友,大家好,我觉得比起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和返回,这时候谈新东方都有点那个,我恨不得今天早晨飞到内蒙古草...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在二十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四十年代却以倒在血泊中的“民主斗士”震惊全国。纵观闻氏不长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却充满了令人心惊的戏剧性变化和内在的“紧张”:由感情奔放如烈火腾烧的诗人突变为埋首故纸堆的冷静学者,又由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