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农学家鲁明善

2004年01月18日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1314年,到寿春郡(治今安徽寿县)做监察官,后调到京师,在刑部任司法监察。以后又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达鲁花赤(蒙古语,“镇守官”之意)。

  鲁明善出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他继承和发展我国周秦以来的农本思想,认为以农桑为本,才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才会长治久安。在任期间,他视察江淮一带农情,研讨诸农书,编纂了《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用宜》二卷)。

  《农桑衣食撮要》分上、下两卷,是一部按“月令”体裁撰写的农书,列有农事208条,约15000字。内容丰富,书中按月列举出应做的农事,包括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等的栽培,家禽、家畜、蜂、蚕等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等,都加以详细记述。文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既吸收了古人的生产经验,又总结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先进技术,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元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且既继承了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又发扬了少数民族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好经验,充分集我国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于一体,实用性强,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优秀的农书。

  在此书中,鲁明善强调建立和巩固农桑为本的思想,提出政府在发展农桑生产上加强技术指导,反对当时废农为牧的错误主张。强调正确利用天时地利之宜,不误农时,实行多种经营,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求既要取得地利,也要保持水土,增加土地肥力,切不可破坏性和掠夺性地使用土地。他还提出在发展生产和实行多种经营的基础上,力争兼收“货卖”之利,主张发展城乡间的商品交换,这是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鲁明善还提倡勤俭奋斗,“一生之计在勤”、“居家以勤谨为先”等思想一直激励人们勤俭持家。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农学家鲁明善” 的相关文章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曾先后赴阿拉伯麦加朝觐。故自幼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被虏掠至南京,入宫成为太监。由于他聪慧勤勉,又屡立奇功,因而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获赐“郑”姓,更...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

上书是我向农民忏悔

    李昌平,38岁,经济学硕士。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2000年2月10日,李昌平含泪写下一封“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的长信,上书国务院;3月下旬,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农业部派员暗访监利县。随后,一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在监利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