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为“反腐斗士”喝彩之余

2004年06月16日
     8月9日,中央纪委发布开除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党籍的决定。石家庄市建委退休干部郭光允家,电话响个不停,电话里,人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老郭,祝贺你,你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确,扳倒程维高,郭光允居功至伟,整整花了八年时间,人们称其为“反腐斗士。

  早在1995年,郭光允就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程维高及其亲属的腐败问题,其间虽屡遭打击报复,还被开除党籍,判处劳教两年,可是他不屈不挠,继续举告。正是因为他无反顾地举报,坚持不懈地揭发,终于使程维高案件初露端倪,并大白天下。

  历八年之久,终将河北巨贪扳倒,我本想感慨一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是又一想,倘若没有“反腐斗士”八年不懈的举报,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这巨贪恐怕至今还会安然无恙,所以,在为“反腐斗士”喝彩之余,也不由不为他捏把汗。

  我在想,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浑身上下都是病”的郭光允,如果一旦坚持不下来,终日不是泡在医院,就是卧在病榻,他还有精力,有体力,有心情同程维高斗上八年吗?庆幸的是,郭光允以超人的勇气和毅力,终于跑下了八年的马拉松。

  我在想,倘若天妒英才,郭光允在这八年里去世了――这可能有些不够恭敬了,但也没什么奇怪,因为他那几个病都是要命的病,而且还承受那么大的精神压力,那这个案子是不是就不了了之了?以程维高的巨大能量和他在省里编织的保护网,完全有这种可能。庆幸的是,郭光允终于赢得了时间的挑战,亲眼看见了程维高的下场。

  我在想,程维高到底心不够狠,手不够硬,虽然他在河北是一手遮天。如果他像《大雪无痕》中的那个九天公司的老总冯庆龙,派个杀手把举报他的郭光允砍上十几刀,也别十几刀了,砍上一刀就够郭光允的呛。也可能程维高位高权重,因而根本没有把老郭的举报当回事,觉得不必跟他耽误工夫。反正,老郭是够玄的,如果程维高动了杀心的话。

  八年反贪,殊为不易,所以,中纪委领导对郭光允评价很高:“敢于向上反映程维高这样的人物的问题是不简单的,是要很大勇气的,更何况他反映的问题是对的。在遭受了打击报复以后,还一直不停,可以说确实是反腐败的一个典型人物。”但郭光允自己却很谦虚:“有人说我是河北的反腐英雄,我不是。我只是在河北的反腐进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南方周末》8月14日)

  在为反腐斗士喝彩之余,我们还应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即如何用制度来制约腐败。可以说,有缺陷的权力运行体制,正是程维高们长袖当舞翻云覆雨的最好场所,而科学严密的好制度则可以限制程维高们的为所欲为,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也可以保护郭光允们,可以鼓励出现更多的反腐斗士。所谓“好制度”,即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的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毋庸讳言,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差距,需要加倍努力,要有紧迫感。

  所以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以个人力量对抗腐败分子,毕竟是个人行为,成本既高,风险尤大,远不如用制度制约腐败现象有效。所以,我们既要为郭光允大声叫好,更寄希望以严密而有效的制度来制约腐败。因而,我们既希望出现更多郭光允这样的反腐斗士,更渴望早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好制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为“反腐斗士”喝彩之余” 的相关文章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曾先后赴阿拉伯麦加朝觐。故自幼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被虏掠至南京,入宫成为太监。由于他聪慧勤勉,又屡立奇功,因而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获赐“郑”姓,更...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上书是我向农民忏悔

    李昌平,38岁,经济学硕士。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2000年2月10日,李昌平含泪写下一封“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的长信,上书国务院;3月下旬,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农业部派员暗访监利县。随后,一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在监利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