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杨澜

2005年07月11日
上中学时的杨澜并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女孩,当然也就不是那种巧解难题的高手,她颇为自诩的是:考试时基本分上她从来一分不丢,地理历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随便问哪道题,她马上就能说出是在哪一页上。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没一样不是完成得仔仔细细。
  决定杨澜命运的一个契机,是《正大综艺》全国招聘主持人。当时的杨澜并未意识到这次机遇对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响,正是《正大综艺》,把她送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她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   1993年底,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给了杨澜一个惊喜。“1993年的时候,谢国民先生到大陆来,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说,杨澜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我当时没有认真,我开玩笑说,谢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谢先生您需要我们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为您工作?他说没有,你也不是我第一个赞助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我非常感谢他,他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与吴征的相爱和结婚,是杨澜继主持《正大综艺》,得到谢国民先生资助之后的第三个人生机遇。这一次机遇直接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可以说,没有吴征,就没有今日的杨澜和阳光卫视。

  自欧美完成学业后,吴征先在美国开设博纳投资公司,商务涉及高科技、媒体、资讯及投资。后与美国华纳唱片公司合资中国电视企业。吴征与杨澜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应该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制作。这部片子是以独立制作人的名义与哥伦比亚电视台合作的,反映美国华人社会的变化。此片的大受好评使杨澜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其中吴征功不可没。

  上学期间,杨澜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杨澜视线》是杨澜头一回以独立的眼光看待并介绍周遭世界。杨澜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并赢得好几个“第一”:内地的记者中,她第一个进入美国凤凰屋戒毒所深入采访,第一个亲身采访资深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总共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虽然不免粗糙,但是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1998年1月正式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在两年时间里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等等。这些都是时代顶尖人物,与之同行,杨澜受益良多。

  经常作人物访谈节目,杨澜接触到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名流,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人生之路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和杨澜仍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

  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极大的丰富。节目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被动阅读,节目进行中一问一答之间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储备进行智慧的呼吸,使她有机会吸收了解了许多信息和知识。

  从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位置上退出之后,杨澜一度沉寂,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的都是她相夫教子的花边新闻。2000年3月,她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资本市场上,传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阳光卫视的出现适逢其时,是时势造英雄的绝佳样本。

  申奥成功之后的杨澜更加光芒万丈,她在陈述中的表现为她提供了更高的事业台阶和更广阔的舞台,人们已经在纷纷议论她从政的潜力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杨澜”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