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秋瑾的理想与爱

2008年09月07日
只要提到清代不缠小脚的女人,以及参加革命的女子,大家一定都会想到“秋瑾”。这位勇敢杰出的新女性,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秋瑾自幼喜欢读书,她很仰慕古代行侠仗义的游侠,十六、七岁曾拜表兄为师,学习武术,还会骑马。不久由父母作主,嫁给一个暴发户的儿子为妻。然后随夫赴北京。 
  当时的北京,刚刚经历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重要历史事件,不论是知识分子或社会各阶层人士,皆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这些问题成了关心议论的焦点。秋瑾在北京,目睹帝国主义烧杀劫掠的遗迹,阅读了大量宣传新思潮的书刊,接触了不少思想先进的有识之士。这一切,激发了她忧国忧民的意识,她决心向恶势力抗争。从此以后,她便自称“鉴湖女侠”。 
  为了向传统歧视妇女的习俗宣战,她脱下女装,换著男装,后来又改名“竞雄”,要在民族革命的大业中与男子争雄,并且决定出国留学。 
  当时的日本,可算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海外策源地,许多革命者在那儿进行革命活动,出版革命报刊书籍,还经常举行集会,结成革命团体。秋瑾来到东京,便广交中国爱国志士,参加各种集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刊。 
  后来,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清廷对同盟会的成立异常惧怕,便要求日本政府严格限制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当时,富有民族气节的陈天华,为了抗议日本报纸对中国留学生的侮辱,在写完绝命书后,愤然蹈海自尽,以示抗议。陈天华的行动,使秋瑾激动不已。这时,国内不断传来革命党人进行武装抗争的消息,秋瑾决定中止留学,回到祖国参加革命。 
  回国后,她在一所女校任教,又著手创办“中国女报”,鼓吹男女平等,号召妇女自立。在发刊词中,秋瑾以妇女的痛苦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早年在夫家曾深受封建礼教给予妇女的凌辱,后来在接触社会中,加深了对妇女遭受迫害的认知,她深感有责任为女性站出来说话。 
  当她筹办“中国女报”工作就绪时,徐锡麟邀她去绍兴主持师范学堂。并和徐锡麟共同制订了将来在安徽、浙江两省同时发动起义的计画。后两人即著手进行起义事宜。在安徽方面,由于叛徒出卖,起义未能成功,徐锡麟惨遭剖腹剜心的酷刑;正在此时,秋瑾的留日同学向当局密报了秋瑾策动起义的消息,清军把大通学堂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劝秋瑾赶紧离开,还有人为她安排了住所,但都被她谢绝了。她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并写了一首绝命词道:“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秋瑾被捕,绍兴知府连夜提审秋瑾,对于知府的问话,秋瑾一概答以“不知道”。后来,敌人要她在事先写好的“供词”上签字,她愤然提笔,先写了个“秋”字就停笔思索起来,然后挥笔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临刑前,她厉声喝道:“你们可以砍我的头,不能夺我的志!” 
  秋瑾牺牲后四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孙中山先生亲临秋瑾墓祭奠,并且亲笔题赠了“巾帼英雄”的匾额。 
  在秋瑾那样的时代,女子要读书、参与社会,都是极困难的事。当时要求妇女要“三从四德”,也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那样封建礼教吃人的时代,一个女人要经过多少的努力才能做她想做的事。秋瑾如何能如此?是因他坚定的理想,化不可能为可能。 
  其实,秋瑾也可以选择一般女子的一生:在家相夫教子,没事和邻人闲话家常,说东道西,一生就在街头到街尾中逝去。这样的生活很安逸,不怕被抓,不必受严刑拷打,不会在年纪轻轻时即告别人生舞台。这样的生活看似很平淡,但其实你、我,以及大部分的人都过著这种生活。只是习以为常使我们不知不觉,而对生命的热情也因此渐渐被消磨了,不论天大的事,只要是不关乎自己的,都只是茶馀饭后尽付笑谈中的话题。 
  而秋瑾,因为一份理想与爱,使她的心一直是火热的,对生命的热情与对家国的热爱,使她不忍在“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的时代中安逸独活。于是她走出了一个女人生命的框框,在别人的需要上,她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她明白这样的选择必须付上极高的代价,但她仍然如此做了。结果是生命的馨香之气,至今仍播扬不绝。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史上的英烈及圣贤们,一一用他们的生命来教育后世。物换星移,时代更迭,我们该学的或许不是他们的行为,而是那颗火热的心,那份舍己爱人的高贵情操。无论是行吟泽畔的屈原,或是奔走列国的孔子,舍我其谁的孟子,乃至这些化小爱为大爱的革命志士,都点燃心中的一把火,传与后世。这把用爱点燃的薪传之火如今传到我们手中,真希望它能烧得更旺,而不是被冷硬的心及现实的功利主义给浇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秋瑾的理想与爱” 的相关文章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一个人和一座里程碑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

阮次山:面对名人,我也曾诚惶诚恐

阮次山:面对名人,我也曾诚惶诚恐

      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在这个寒冬出现在北京书市,他自称这是他首次出版自己写的书。“我有中国眼、怀着中国心,有偏才有见,我会让国人透过我的中国心去看世界。”   成功秘诀:把枯燥的事说浅显   记者:这是你在内地首次出书吗?...

荆轲

    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后迁居卫国,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将王翦率兵破邯郸,作攻燕的准备。太子丹见情况已万分危急,就催促荆轲上路。荆轲说:「要到秦国去,必须有信物,否则秦王不会相信。秦国以金千斤和邑万家悬赏缉拿樊将军,希望...

烈火金刚――一级英雄邱少云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31年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牺牲前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1年的春天,邱少云怀着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保卫和平的迫切心情从祖国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

周文雍 就义前宣布结婚

      烈士诗抄  浩气长存   烈士周文雍,就义何从容。半载假夫妻,临终比翼情。痛挥竹签伤指,以血牢壁留吟。婚礼传之后世,遗诗永颂英名: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烈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