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大医精诚

2017年02月27日

    “大医精诚”一语出自中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是中国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大医精诚”4个字,论述了医德的两个方面:一要精,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要诚,医者要有高尚品德,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发“大慈恻隐之心”,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孙思邈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史书记载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在这种情况下,孙思邈立志从医。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而且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挑选了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插入病人的尿道里,不一会儿尿液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好了。

  孙思邈重视预防疾病,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孙思邈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对于“健康中国”仍具有传承作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大医精诚”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兵器制造家丁拱辰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珍,字淑原,号星南,回族,福建晋江县(今泉州)陈棣镇岸兜村人。清代兵器制造家。   丁拱辰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他出身商人家庭,生活清贫,但他刻苦读书,学习兵法、天文历算、地理。17岁时,随父亲去浙东经商,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常“静夜仰观星象...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

一个人和一座里程碑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