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张骞的历史贡献

2017年03月25日

    时势造英雄,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并非偶然,是当时的国情时势所造就。秦汉之际,占据北方草原的匈奴,每当秋高马肥之时,便南下劫掠,严重威胁立国未久的西汉王朝。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代。经历半个世纪,有了进行战争所必需的雄厚物力财力。汉武帝召集大臣商议,决心对匈奴改绥靖为反击,史称“元光决策”。
    恰在这时,汉武帝从受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攻占了河西走廊,月氏人被迫西迁伊犁,非常想与其它部落联合,共击匈奴。汉武帝他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但派谁去西域联系大月氏人呢?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张榜招贤,正是这个历史性的选择与呼唤,才使张骞脱颖而出,名标青史。
    张骞,汉中城固人,其时仅为品不入流的“郎”,属预备性质的官员。但他曾为武帝伴读,洞悉朝野和天下大事,胸有大志且性格坚毅,办事沉稳敏捷。史书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坚忍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事友。看到朝廷招贤令后,他意识到这是为国家效力,也是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于是毅然揭榜应募出使西域,时年29岁。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百人使团,由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父作向导,从长安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却不幸被匈奴骑兵抓获,匈奴单于对张骞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生了孩子,留居了十年之久,却“持汉节不失”。张骞趁匈奴不备,带领其妻儿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廷。多次遭遇风险都化险为夷,他们终于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张骞最先到达的是大宛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大宛王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元朔三年,张骞游说月氏无果,决心回国。归途中,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和堂邑父,回到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虽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张骞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自此,不仅现今我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的“凿空”之功,实不可没。况且,张骞还以政治经济的眼光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他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个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安息(即波斯,今伊朗)、身毒(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最珍贵的资料。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元朔六年,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从大将军出入漠北。张骞发挥他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事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意味“取其能广博瞻望”。这是汉武帝对张骞博闻多见、才广识远的高度评价。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日后丝路的畅通以及把远比今日新疆更为广大的西域纳入汉王朝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骞的历史贡献也永载史册。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张骞的历史贡献”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自信自立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一次见到张海迪,我问她:你认为促使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张海迪说:是我的自立精神。她说:我坚信我能够战胜困难,我坚信我能够取得成功,我不想成为一个社会的累赘,我相信我能够自立,所以我就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奋斗,成功就接踵而至了。   张海迪高位截瘫,一生从来也没...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上书是我向农民忏悔

    李昌平,38岁,经济学硕士。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2000年2月10日,李昌平含泪写下一封“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的长信,上书国务院;3月下旬,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农业部派员暗访监利县。随后,一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在监利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