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一生专注造桥――李国豪

2020年03月11日
 

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到上海南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李国豪的名字都被一一镌刻。作为我国著名的桥梁结构力学专家、土木工程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钻研桥梁研究与设计科学,创造了许多桥梁建筑。

1913年,李国豪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县。1929年,16岁的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校担任两门课程的助教。1938年秋,李国豪获洪堡奖学金赴德留学,并以本科期间的优异成绩,获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春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实用计算方法》发表后,在桥梁工程界引起极大反响,26岁的李国豪自此便以“悬索桥李”而闻名于世。

二战结束以后,李国豪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爱,谢绝导师的劝阻和挽留,毅然归国,回到母校同济大学执教。从此,李国豪再也没有离开过同济大学。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李国豪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他建立了新中国桥梁专业的教学体系,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项海帆、范立础、陈新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包括我国桥梁CAD的创始人石洞等几十位知名教授。范立础说:“李校长一生不仅是大家科学事业上的导师,更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领路人!”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李国豪也潜心研究桥梁工程,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斜交各向异性板弯曲理论及其对于斜桥的应用”,为斜桥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论文也在《力学学报》和《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这就是至今都被广泛引用的“李氏理论”。他创立了“桁梁绕曲扭转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研究公路桥设计理论和模型试验、在唐山地区大桥工地做现场测试并形成地震反应和震害分析的论文。

李国豪更是先后担任举世闻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以自己的卓越才华为众多重大工程,尤其是桥梁工程建设呕心沥血。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他还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小洋山深水港的立项和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国豪的名字总是和桥梁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生都专注“造桥”,造的是有形之桥,让交通便利,天堑变通途;造的也是无形之桥,树科研精神,育祖国英才。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一生专注造桥――李国豪” 的相关文章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兵器制造家丁拱辰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珍,字淑原,号星南,回族,福建晋江县(今泉州)陈棣镇岸兜村人。清代兵器制造家。   丁拱辰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他出身商人家庭,生活清贫,但他刻苦读书,学习兵法、天文历算、地理。17岁时,随父亲去浙东经商,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常“静夜仰观星象...

上书是我向农民忏悔

    李昌平,38岁,经济学硕士。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2000年2月10日,李昌平含泪写下一封“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的长信,上书国务院;3月下旬,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农业部派员暗访监利县。随后,一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在监利展开了。...

李小双永不服输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李小双完美元缺地完成了当今世界最高难度的"团身后空翻三周",成为当之无愧的男子自由体操奥运会金牌得主。   然而,这枚金牌却是来之不易的,是李小双靠着他那"能吃苦、不服输"的个性,突破层层难关,用汗水和毅力换来的。   在李小双还未满7岁时,...

荆轲

    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后迁居卫国,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将王翦率兵破邯郸,作攻燕的准备。太子丹见情况已万分危急,就催促荆轲上路。荆轲说:「要到秦国去,必须有信物,否则秦王不会相信。秦国以金千斤和邑万家悬赏缉拿樊将军,希望...

黄继光 上甘岭惊天一幕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