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他是“认死理”的桥梁专家,推动国产钢走出国门

2020年04月16日
  “一生与桥共沧桑,桥桥手塑锁大江。千慧入桥成钢霸,万情融桥写华章。秦桥拱,汉桥昂,今桥等闲万丈长。方将我魂化桥魂,心桥如虹飞巨梁。”这是《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张飙曾即兴填写一首《鹧鸪天》。

这首诗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

75岁时,他说:“建筑的意义就在于能体现一个时代。我参与设计的武汉长江大桥主跨为128米,南京长江大桥主跨为160米,九江长江大桥主跨为216米,芜湖长江大桥主跨为312米。从128米到312米,我的一辈子的努力都在这里了。”

2005年至2008年间,由他担任顾问所建设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也在312米的基础上一直突破,并最终实现天兴洲长江大桥主跨504米的世界纪录。

 

从实习到总设计,与长江大桥结缘今生

 

1925年4月20日,方秦汉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50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被分到铁道部工作。

当时,为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铁道部设计局成立武汉大桥设计组。方秦汉与同学潘际炎一道,来到武汉大桥设计组,投身于大桥的钢梁设计,并从此与桥梁结下不解之缘。

自1956年开始,年轻的方秦汉开始被委以重任,独立主持了衡阳湘江桥的修复设计、贵州乌江桥的设计建造和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之后,在被称为新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四个里程碑的“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大桥”的建设中,方秦汉主持并参与了桥梁钢梁等关键性结构设计和科研工作,做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和突破性的贡献。

武汉长江大桥

进入新世纪,八旬高龄的方秦汉院士仍壮心不已、奋斗不止,对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新时代的桥梁的建设贡献了智慧和汗水,特别是为我国新一代桥梁钢的研发制造倾注了心血。

 

让国产钢享誉全球

 

方秦汉最擅长的是钢桥设计,在业内被誉为“钢霸”。

在建南京长江大桥之前,中国没有桥梁钢。1958年南京长江大桥上马时,方秦汉任钢梁设计组组长。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跨度达160米,且为公铁两用桥,当时的国内钢材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我国向苏联订购了钢材,后来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停止供应桥梁钢。

周恩来总理下达指示,要铁道部与冶金部一起联合攻关,方秦汉受命参与研发。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部件多,所有的计算,都要靠人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算出来。仅钢梁杆件截面的选定,他就带着10多人计算了4个多月。

经过各方协作努力,“16锰桥梁钢”研制成功,此种钢材后被称为“争气钢”。

 

九江长江大桥的双层吊锁塔架

 

1996年,方秦汉担任芜湖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面对英、法、日钢铁公司的强劲竞争,方秦汉力主采用国产14锰铌桥梁钢。他说:“我们已经做过试验,而且在京杭运河上建了一座桥,用这个桥梁钢,根本不用担什么风险,因为这个钢光研制时间就已达5年。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可既然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钢,为什么要用国外的呢?”

最终芜湖长江大桥采用了国产钢。后经测算,此项为国家节约资金1.1亿元。而用国产14锰铌桥梁钢建成的芜湖长江大桥,因与世界桥梁的先进技术接轨,成为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之后,新中国桥梁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芜湖长江大桥的建设者宣誓:对大桥质量终身负责

自此之后,方院士就自主承担起了推广国产钢的重任,一边严格要求钢铁质量,一边促成其走出国门。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桥梁钢已累计应用于60余个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桥梁设计大师徐恭义曾透露,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就是采购的中国钢材。

 

认理不认人,甘心糊涂一辈子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伴随了方秦汉一辈子;淡泊名利、甘心糊涂的态度,同样也伴随了他一辈子。

卧病在床的他曾为湖北日报题字:“科学试验,改革创新。”由于身体原因,虽然写得断断续续,但整整齐齐。中途写错了一个字,他又全部重写一遍。写完八个字,已大汗淋漓。他说过:“工程师的计算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因为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全盘皆毁。

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家性格,对晚辈影响甚大。儿子方华京回忆说,小时候最怕父亲检查数学作业,他一旦发现了错,准会大发脾气。

而在工作中,方秦汉更是认理不认人。重大的技术问题,他从来都据理力争。他常说,技术需要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如此一来,好多人都领教过他的“厉害”,同他争过、吵过、叫过、嚷过,事过之后,明白了自己的不对,也懂得了他的用心,烟消云散,雨过天晴,存留心中的只有敬佩。

在桥梁设计中,方秦汉“斤斤计较”,但在名利面前,他却是常常“犯糊涂”。

当年评选院士时,方秦汉由于没时间准备,最后申报时要求提交的“1990年以后发表的部分论著”只有5篇,所幸的是,凭借众多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凭着长江黄河上哪一座座巍然屹立的桥梁,方秦汉最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对于自己写了多少纸上文章一向不太上心,“以前写的都扔了,现在也不写了”。

在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不少新闻媒体前来采访,他不愿意接受采访,倒不是因为高傲,而是方秦汉觉得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也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这几十年来,一直勤勤俭俭过日子,踏踏实实干工作,名利向来看得很淡,要说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那就是为祖国建造更多、更新、更美的桥梁。”

尽管后来担任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但他仍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单位分配的旧宿舍里,直到2011年妻子去世,才搬到华中科技大学的院士楼。单位曾给他分房,方秦汉却以一句不真不假的“我没钱”婉拒,把机会让给别人。

2014年10月14日,方秦汉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0岁。他这一生,历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是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自从与桥相见,他就再也没有走出过桥梁,用尽毕生的努力,他从128米走到504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未来,我们新一代的桥梁人,将在他所做的基础上,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钢霸”方秦汉:多种桥梁用钢的开创者》中国岩土网

[2] 《著名桥梁专家方秦汉院士去世 曾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桥梁与隧道官网

[3] 《钢霸远去――怀念桥梁专家方秦汉院士》桥梁建设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他是“认死理”的桥梁专家,推动国产钢走出国门”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曾先后赴阿拉伯麦加朝觐。故自幼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被虏掠至南京,入宫成为太监。由于他聪慧勤勉,又屡立奇功,因而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获赐“郑”姓,更...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