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杨连弟:热血忠诚,开路当先锋

2020年12月23日
   

朝鲜半岛,宽阔的清川江汩汩流淌,奔涌的江水穿过悠悠岁月,诉说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连弟的永恒记忆。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抢修清川江大桥,年轻的杨连弟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杨连弟,1919年出生,天津市北仓镇人。因为家境贫寒,他当过学徒、电工、鞋厂佣工,还做过三轮车夫,经历过许多生活磨难。1949年3月,他参加铁道兵部队,成为一名肩负后勤保障任务的铁道兵。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铁道兵团沿陇海铁路节节抢修,卡在了位于陇海路西段的天险――8号桥。这座大桥坐落在高山峡谷间,高约45米,因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两次遭到破坏,只余下5座孤零零的桥墩遥遥相望。

任务当前,杨连弟所在部队奉命在3个月内抢修好8号桥,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无法登上45米高的桥墩。杨连弟临危受命,大胆提议利用桥墩上留下的铁夹板搭单面云梯强登。他带头登上桥墩后,由于桥墩顶端被炸得凹凸不平无法架梁,又提议用土炸药将桥墩顶面炸平,并自告奋勇扛下了这个“空中爆破”的任务。在狭窄的墩顶上,杨连弟连续奋战三天三夜,进行艰险作业,反复爆破了百余次。最终,他所在部队提前20天完成了8号桥墩工程任务,在10月18日实现顺利通车。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获得“登高英雄”荣誉称号。

1950年11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抗美援朝前线。正值部队进行第三次战役之时,沸流江大桥被敌机炸断,运输线被截断,敌机长时间在周围轰炸骚扰,杨连弟所在连必须在10天内修复好这座大桥。

夜晚作业效率低,杨连弟很是焦急,仔细观察敌机来袭规律后,他打定主意,请示连长要在白天进行抢修。敌机来袭时,他迅速指挥大家分散隐蔽;敌机离开后,他们立马回到桥上,争分夺秒抢修,最终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

杨连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多次完成大桥抢修任务。1951年7月,由于洪水来袭和敌机的猛烈轰炸,大量铁路桥梁毁坏,通车中断,杨连弟所在部队紧急转战位于满浦线关键位置的清川江大桥。

抢修大桥要先搭起人行便桥,但由于水深流急,部队尝试了10多次都未能搭设成功。杨连弟想到了用钢轨来搭设浮桥,他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奋战30多个昼夜,终于成功完成任务。架设浮桥的过程中,因为长时间作业极度疲劳,杨连弟被打来的浪头冲走,战友们将他救上岸时,他脸色苍白、嘴唇黑紫,手里仍牢牢攥着一把用来拧钢丝的钳子。1951年8月22日,清川江大桥全桥临时修复,满浦线重新全线开通。

1952年5月15日,时任副连长的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33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原铁道部将陇海铁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桥头建立杨连弟纪念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杨连弟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杨连弟:热血忠诚,开路当先锋” 的相关文章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一个人和一座里程碑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