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流水无语  大地铭记――追记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张光斗先生

2021年07月25日
 

2013年6月22日,在清华大学张光斗先生的家中,客厅已被简单地布置成灵堂。遗像前摆着老人生前最常坐的椅子和走路用的拐杖,一个放大镜,还有几只静静燃烧的白烛。

张光斗女儿张美怡说,父亲上世纪60年代得了青光眼,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视力一直非常差,这个放大镜还是王大珩院士送给他的。张光斗晚年给中央打报告、写文章,都是一手拿着放大镜,另一手敲电脑键盘完成的。

走进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学楼的大门,迎面即见学生们折叠的、用以寄托哀思的一大簇小白花。静静的校园里,唯有细雨诉说思念。

 

仰天俯地  唯吾良心

 

张光斗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先后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先生一生寄情水利事业,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近现代史上但凡有点名气的水利工程,无不留下他参与的身影。从1937年起,他就负责设计了桃花溪等一批水电站,这是中国人完全靠自己力量设计建成的第一批水电站。

1951年,张光斗领导设计了黄河人民胜利渠渠首闸,首次在黄河下游成功破堤取水,将滔滔黄河水引入下游农田。1958年,他主持设计了华北地区库容最大的密云水库,率先采用深厚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等新技术。密云水库一年拦洪、两年建成,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张光斗曾先后为葛洲坝、小浪底、三峡等52座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技术咨询,成为我国担任工程顾问最多的水利水电专家之一。

在工程建设上,张光斗一向强调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严格施工。上世纪80年代,他不顾高龄体弱,坚持乘坐“沉箱”潜入葛洲坝水电站水下查看施工情况。驾驶沉箱的工人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还敢坐“沉箱”潜到水底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从三峡工地的基坑顺着脚手架爬到55米高程的底孔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当摸到表面仍有钢筋露头时,他当即要求施工单位按标准返工修复。

张光斗曾告诉学生:“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如果见到有不合格的混凝土要入仓浇筑,应当敢于站在混凝土吊罐下面阻止下料。”

孙女张彤说,爷爷不太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说‘不要称我泰斗什么的,这些都是吹牛。只要我的工程对得起百姓,不出事故,我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名利不慕  哀痛不怠

 

张光斗晚年曾对医生说,自己长寿的原因就四个字:淡泊名利。“1955年他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一开始他完全不知道,看了报纸还以为是有人和他重了名,后来接到聘书,还总说自己本领不够,名不副实。”女儿张美怡说。

谦虚的张光斗也有着性情耿直的一面。张彤说,遇到学生们犯了技术和责任心的错误,他会揪住不放,发起脾气来甚至把人训哭。“我劝他少生气,他说‘我做所有事情都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我是为工程负责,争吵也不针对个人’。”

在外人看来常常不近情面的张光斗,也有着鲜为人知的伤痛。1980年夏,张光斗的爱子元正因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68岁的他从外地赶回家时,两眼直瞪瞪地看着老伴,呆坐了整整两天,没说一句话。

追悼会上,张光斗被人们架着来到儿子遗体前,两眼发直欲哭无泪。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追悼会后短短的两天里,张光斗就用工工整整的字体手书了一封上万言的《葛洲坝工程设计审查意见书》,呈交给水利部。

张光斗在回忆录中说:我老年失子,欲哭无泪。想到孙女只6岁便失去父亲,更为伤心。元正追悼会后,我静下来,写了意见书,也算我对元正的悼念……

 

严慈相济  寄情江河

 

女儿印象里的张光斗是个严父,他对子女的教育之道,在今天看来颇不近人情。他每周末都送儿女去清华食堂帮厨揉馒头,或去合作社卖菜,每个暑假还要去校办工厂当小工。

严父也有温情的时候。“从小到大我只记得爸爸带我出去过一次,就是1959年国庆的时候带我去天安门城楼看焰火。当时我特别兴奋,因为我从来没像别的小孩一样被爸爸带出去玩过。”

然而,在女儿人生的关键时刻,父亲永远是可以依靠的磐石。“我出国念博士的时候已经三十六七岁了,当时觉得年纪有点大,又是女生,选择这条路会不会有风险。但爸爸鼓励我,还专门从报纸上剪下一篇文章,上面说三十岁到四十岁是女人最宝贵的时间,要好好利用。”张美怡回忆至此,不禁哽咽,“我是老三届,能成为我们年级中唯一坚持念书并一直念到博士的女生,和我爸爸的影响分不开。”

张光斗唯一的遗愿,就是把自己的部分骨灰埋在密云水库旁边。长眠在祖国的江河旁,永远守望着他魂牵梦绕的“治水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流水无语  大地铭记――追记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张光斗先生”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自信自立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一次见到张海迪,我问她:你认为促使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张海迪说:是我的自立精神。她说:我坚信我能够战胜困难,我坚信我能够取得成功,我不想成为一个社会的累赘,我相信我能够自立,所以我就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奋斗,成功就接踵而至了。   张海迪高位截瘫,一生从来也没...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