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杨官�U:从江湖艺人到一代棋王

2022年08月19日
   

他的一生可谓传奇,三岁学棋,自学成才,十岁获誉“乡下棋王”,身怀绝技,却苦无用武之地,屈为裁缝和挑夫,亦曾沦为江湖艺人,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待到新中国成立,方迎命运转折,南征北战,成就一代宗师,著书育人,弘扬民间艺术,高风亮节,广为传颂。

杨官�U

1925年出生,凤岗塘沥村人,中国象棋一代宗师。解放前曾赴香港以棋谋生,解放后回国,结束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1956年成为中国象棋第一个全国冠军,后又三次获该荣誉。中国象棋首批特级大师,人称“混世魔王”,也称“魔叔”。他足踏全国各地,远至海外,汗洒棋坛,棋友如云,桃李满天下,为把中国象棋推向世界作出了很大贡献。

2008年辞世。

 

1

少年成名奈为生计所困

 

由于天赋出众并且有苦心钻研的精神,杨官�U的棋艺很早就显露锋芒,他三岁学棋,六岁善弈,无师自通,十岁乡间无敌手。

 

三岁学棋十岁无敌乡间

 

1925年,杨官�U出生于凤岗塘沥村。自小家贫,十来岁便分担家庭重担。

“1945年日本投降后,爷爷(杨官�U之父)借了些本钱,在塘沥村的墟里租了一个小商铺,然后分成两边,一边卖些洋杂货,一边承接车衣,以此养家。”杨官�U的儿子杨健明告诉记者,“父亲当时便负责承接车衣。”

当时杨家所卖货品大多需从广州或香港进货,从1946年起,杨官�U每一两个月就得去香港或广州购货一次。

杨官�U进货都是在广州洋行十八里铺,也就是今日的上下九步行街一带,由于很多商铺老板都喜欢下象棋,每次去杨官�U都要与他们对弈一番。

此时杨官�U的棋艺已远非这些“业余棋士”能比。要知道,杨官�U3岁便学棋,杨健明说:“当时我的爷爷每次去赶墟,就把我爸爸放在村里一棵大榕树下,树下有很多老人摆地摊下棋,爸爸耳濡目染,人们下完了,棋还留在原地,爸爸就自己摆起棋来。”

由于天赋出众并且有苦心钻研的精神,杨官�U的棋艺很早就显露锋芒,他三岁学棋,六岁善弈,无师自通,十岁乡间无敌手。

其时广东地区民间的象棋氛围很浓烈,高超的棋艺让杨官�U名声在外,也享受到一些“照顾”,例如:杨官�U在广州十八铺布匹市场采购一些土布时,击败当地最厉害的一个老板后,该老板此后便以较优惠的价格卖布给杨官�U。

 

当挑夫维持生计

 

精通棋艺给杨官�U带来了一些好处,然而,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不可能以下棋为生。事实上,即便是承接车衣也很难维持生活。从14岁起杨官�U就必须分担家庭重担,成为一名裁缝,每天,他需要做4套唐装才能保证收入,一旦接不到这个“工作量”,就必须想其他办法来帮补生计。

于是,当没有车衣活时,杨官�U就去当挑夫,从塘沥到常平,挑着重担,一走就一整天。说起父亲这段艰辛的生活,杨健明一阵心酸,他说:“当时父亲真是忍饥挨饿,难以言尽,勉强维持生活。”

 

2

棋冠港澳潦倒依旧

 

在香港一年间,以棋为生的杨官�U依然常常为生计所困扰,他只能和同时期的广东著名棋手李志海一起,在湾仔修��球场摆地摊,就像现今一些在街边摆残局与人对弈的江湖艺人一样,博彩。

 

香港街头摆棋换饭钱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重掌政权并没有给杨官�U的人生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苦难依然伴随着他。1949年下半年,杨官�U应一个在香港的同乡的邀请,到香港观看比赛,并教人下棋。从此杨官�U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象棋生涯。

在香港一年间,以棋为生的杨官�U依然常常为生计所困扰,他只能和同时期的广东著名棋手李志海一起,在湾仔修��球场摆地摊,就像现今一些在街边摆残局与人对弈的江湖艺人一样,博彩。“赢一盘棋也就是一顿饭钱。”杨健明无限感慨道。

更大的麻烦是居住,很多时候,没钱的杨官�U只能到处借宿,甚至露宿街头。

 

比赛夺冠成港澳象棋第一人

 

1950年,香港中国象棋研究会举办了首届全港会员赛,杨官�U击败好友李志海夺冠,从此成为港澳象棋第一人。可是比赛奖金很少,且此期间杨父因病过世,杨官�U借了不少钱给父亲治病。另外,虽然有一些茶楼付给杨官�U工资请他去摆擂台,可只是“临时工”,杨官�U仍只能以摆地摊为生,他的生活依然穷困潦倒。

 

3

祖国棋界繁荣命运转折

 

原广东省委书记,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的吴南生勉励杨官�U为发展新中国的象棋艺术事业努力工作,并告诉他,象棋是祖国古老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象棋运动将被作为一项正当的文化事业来抓,将以体育竞赛的形式开展各级比赛。

 

经济复苏文化复兴

 

1950年夏天,在香港棋界打出一片天地,却依然穷困潦倒的杨官�U回到解放后的家乡,重新做起老本行承接车衣。不久,他彻底放弃了这份从事多年的工作,因为随着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象棋事业很快复苏并有了新的发展。

解放后由于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我国的象棋活动有了更加广泛的开展,杨官�U的人生从此发生巨大转折,他开始了崭新的象棋生涯。

原广东省委书记,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的吴南生非常关心民间艺术家,他先后与著名粤剧大师红线女和杨官�U等人作了亲切的交谈,并对他们的生活非常关心。

吴南生勉励杨官�U为发展新中国的象棋艺术事业努力工作,并告诉他,象棋是祖国古老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象棋运动将被作为一项正当的文化事业来抓,将以体育竞赛的形式开展各级比赛。后来吴南生还和杨官�U商谈,筹办了“省、港、澳”象棋比赛。

 

弈棋登上大雅之堂

 

随着新中国经济复苏,人们对体育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弈棋从此登上大雅之堂,民间象棋界开始自发举行一些有影响力的比赛,其中岭南文物宫(后为文化公园)举行了几次较大影响的赛事:1952年2月至3月主办有杨官�U、陈松顺、卢辉、覃剑秋、曾益谦、袁天成参加的名手表演赛;1953年6月和1954年2月,先后两次举办了杨官�U和另一位岭南棋界的代表人物陈松顺的十局对抗赛,杨均以一局胜出。

此外,建国初,广州各娱乐场所设立棋坛,如岭南文物宫、永汉路民乐游乐场(后为青年文化宫)、西关大同路游乐场、先施公司天台游乐场等均设棋坛以娱游客,岭南文物宫内的棋坛,还由杨官�U、陈松顺、卢辉、覃剑秋每周轮流任台主,迎接群众攻擂,并讲解古弈棋谱和棋局,很受群众欢迎。

 

4

南征北战铸就一代棋王

 

杨官�U的好友,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曾有诗形容杨官�U这段征战史,“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远征上海每弈必胜

 

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象棋事业很快兴盛起来,棋手的境况也大大改善。“当时岭南文化宫的重大比赛均对外售票,我爸爸和其他棋手因此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另外他们从一些棋坛和茶楼中也可以获得一些收入,我们家的生活状况开始好转。”杨健明说道。

从此,杨官�U彻底“转型”为一名“职业棋手”。1951年,他甚至远征上海,在国际饭店等地参加上海棋类协会举办的各项比赛,每弈必胜,从未输过,华东不少知名棋手纷纷赶来挑战,均败其下。

访沪归来后,杨官�U和陈松顺于同年曾联名合著《联星弈谱》一书,用一个名为“红星普照”的排局(陈松顺创作)做封面,表达他们对新中国的热情歌颂。

 

击败“七省棋王”封号“魔叔”

 

1952年至1955年,杨官�U往返于广州、上海、武汉、北京、苏州、杭州等地表演象棋和参加比赛,他两次在十局决胜赛中击败有“七省棋王”之称的董文渊,加上多次击败陈松顺,就此奠定了一代棋王的地位。后来杨官�U的好友,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曾有诗形容杨官�U这段征战史,“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此时的杨官�U凭借深厚的棋力,独执南粤甚至中国棋坛牛耳,更兼棋风具有绵、韧、磨、锉的特点,被棋迷称为“混世魔王”。一些年轻人不便这样称呼,就把“王”换成“叔”字,这就是杨官�U著名的绰号“魔叔”的由来。

1955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体育和文化事业开始进入一个腾飞期。1956年上半年杨官�U拥有了第一份正式工作,他成为广州文化公园的一名职工,职位是象棋顾问,主要负责研究和参加象棋比赛,同年广州市棋艺社成立,杨官�U任社长,此外他还身兼广州象棋月刊主编。1959年“魔叔”调任省体委,始任省象棋队教练和棋队负责人等职。

1956年1月,国家体委宣布棋类列入竞技体育项目,同年新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象棋赛,杨官�U代表广东省参战,力压王嘉良等名将,成为首个全国冠军,从此也开创了中国象棋的一个“杨官�U时代”。

 

后记:

 

往后数十年,杨官�U把毕生的精力,放在象棋比赛和象棋研究、培养后辈,以及著书立说上,他先后著写了象棋书二十多部,把自己毕生的象棋研究心得和实战经验,传授给海内外广大好棋人士。他晚年著写的遗著《杨官�U象棋新编》,其中“布局飞刀”等精华部分,是比赛夺冠用的秘密武器,更是大师们都要“留一手”的绝招,杨官�U以倾尽自己所学传授给世人之奉献精神,推动新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此外他还培养了一批批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如当今象棋特级大师吕钦、许银川等。

2008年1月4日,离共和国60岁生日仅剩一年多,杨官�U因结肠癌在广州溘然长逝,享年83岁。在广州中华墓园名人墓地里,他的墓碑上雕刻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象棋残局图,杨健明说:“这是爸爸在晚年已破解的一个象棋残局,特意不公开他的破解之法,以此留给后人来破解吧。”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杨官�U:从江湖艺人到一代棋王” 的相关文章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