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法 > 正文内容

家庭营养的常见误区

2004年02月17日

  日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营养学教授、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根据日常门诊及热线咨询时群众关注的营养问题,归纳了14个家庭营养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米越白,质量越高

  解析:米的洁白程度和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米糠去除程度越高,虽然米是白了,但营养损失亦越多。米糠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米的胚芽含有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提醒:经常食用精白米的人容易发生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缺乏,因此,米不是越白越好。

  误区二:蔬菜营养不如鱼肉蛋好

  解析:各类食物都有其营养素含量的特点,鱼肉蛋中含蛋白质、脂肪比较丰富,蔬菜中含维生素、矿物质比较丰富,粮食中含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比较丰富。

  提醒:人体需要全面平衡的各种营养素,不能只偏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而忽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误区三:水果代替蔬菜

  解析:水果可作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素的补充,但不能代替蔬菜;因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不够全面的,如100克苹果中仅含维生素C4毫克,而100克油菜中含维生素C36毫克。我国5000年前的医书――《皇帝内经》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膳食结构。谷类是滋养身体的主要食物,肉类是补益身体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蔬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水果是营养素补充的辅助食物;各类食物有各自的特点和营养作用。

  提醒:各类食物应相互配合,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否则不能得到全面平衡的营养。

  误区四:肉骨头汤补钙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因为有骨髓。

  提醒: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误区五:肾结石的病人不能补钙

  解析: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草头、竹笋、茭白等;这些食物应少吃,吃时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流行病学的人群资料亦表明钙摄入量多的人群比钙摄入量少的人群,肾结石的发生率要低。

  提醒:一般居民膳食中钙摄入是不足的,应当增加钙的摄入,钙在消化道内增加,与草酸形成草酸钙,减少草酸的吸收,也减少肾结石的发生。

  误区六:没有鳞的鱼胆固醇高

  解析:这个归纳不够全面。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含胆固醇361mg%,河鳗177mg%,泥鳅136mg%,黄鳝126mg%,鳕鱼114mg%;但不是所有无鳞的鱼胆固醇都高,如带鱼76mg%,鲨鱼70mg%,与有鳞的草鱼86mg%,黄鱼86mg%,鲳鱼77mg%,鲈鱼86mg%等相似。

  误区七:少吃荤油,多吃素油

  解析:素油亦是脂肪,脂肪摄入过多,易造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对心血管反而不利;且素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成环氧化和物,有害于人体健康。

  提醒:素油摄入也不宜过多,成人每日摄入量宜在20-25克,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的植物油,如橄榄油或茶油为佳。

  误区八: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解析:血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糖尿病病人应当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应在维持正常体重的条件下,维持正常能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仍应保持占能量的60%-65%,以多糖为好;每次应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不会升高过快,水平亦较稳定;如果单纯的少食碳水化合物反而使消化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且持续时间短,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心悸,头晕,出冷汗等。

  提醒:糖尿病病人进食碳水化合物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合理安排。

  误区九:晚上只吃菜肴,不吃饭可以减肥

  解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能量在体内转为脂肪积聚,形成肥胖。产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1克可产生9千卡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1克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

  提醒:少吃饭可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减少摄入能量,但多吃菜肴会多摄入脂肪,产生的能量更高,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使摄入的营养素不能平衡,不利于健康。

  误区十:胡萝卜素只有在胡萝卜中才有

  解析:胡萝卜素除胡萝卜中含量较高外,其他新鲜的黄绿蔬菜中都含有:胡萝卜(黄)含胡萝卜素4010微克%,豌豆苗2667微克%,番茄555微克%,红辣椒1390微克%,甜椒340微克%,油菜620微克%,小白菜1680微克%,苋菜2110微克%。

  误区十一:老年人饮牛奶会引起白内障

  解析:有人说由于牛奶含有半胱氨酸,氧化后易损伤眼睛的晶体,使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因此老年人不宜饮牛奶;但这仅仅是动物实验的资料,缺乏流行病学资料,外国人天天饮牛奶,他们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未见有高于我国人群的报道。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膳食中钙的很重要的来源,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优质蛋白,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提醒:白内障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老年人的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叶黄素,微量元素硒、锌等营养素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误区十二:冬令进补就要补蛋白粉

  解析:所谓补是针对缺而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根据全国第二次营养调查,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是够的,一般人群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且蛋白质补充过多,反而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钙的排出,更容易产生缺钙,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只有在疾病时或特殊需要增加时才要补充。

  提醒:在居民的膳食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A(占需要供给量的75.7%),维生素B2(占75%),维生素B 1(占91%),钙(占57%),锌(占88%),因此,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补得有针对性,如非处方药金施尔康,含有比较全面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人每天可额外补充服用。

  误区十三:解决便秘靠服药

  解析:老年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膳食纤维摄入较少,肠的蠕动功能下降,肠内的血循环较差,分泌液较少,造成大便干结便秘;解决的办法不是依靠服药,而是应该多食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食用500克的新鲜蔬菜,促进肠内的血液循环;可用腹部按摩及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肠蠕动,依靠膳食改善和自身锻炼,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便秘,保持大便畅通。

  误区十四:补充维生素C容易发生肾结石

  解析:维生素C是酶的辅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创伤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关;维C还有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1000毫克。

  提醒:维生素C的补充,只要每天的摄入量在1000毫克以内,是不会发生肾结石的。(刘大颖)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家庭营养的常见误区” 的相关文章

多吃鱼,孩子长得高

    你想孩子身材高挑吗?做父母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愿望,作出同样肯定的答案。也许有人认为:人的高矮是天生的,这只能说是对了一半。所谓“天生”指的是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不同个体来说,一般父母是高个子,其子女也常常是高个子。很多人都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则是与后天因...

梁启超成功的家庭教育

    梁启超(1873―1929年)是广东新会县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家、著名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尤其是在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方面,堪称极其成功者。     梁启超...

办公室一族面临十大饮食危机

    不吃早餐    危害: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国外某大学最近一次在接受研究的7000个男女对象中,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长寿者不多。而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

生活,健康第一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健康?如何抓紧每一分钟保健康?《生活》告诉您。    健康从生活方式开始    在西方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失去了金钱你的人生失去了一半,而失去了健康,才真正丧失了一切。不...

要健康 茶叶作好朋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摘、制造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根据历史记载,约从公元4世纪起,我国已逐渐开始流行饮茶了。后来又经过千余年的改进和创造,现在的茶叶品种已不下几十种。   茶叶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有效成分,其中的有机成分就有茶多酚、咖啡碱、皂甙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

“知足”是一种智慧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都市人为了生活,日日奔波,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而在以前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一样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   压力许多是来源于比较。看到周围的人生活水平比自己强,人大抵会出现三种类型:“知足常乐型”、“发奋追赶型”、“颓废消极型”。“知足常乐型”能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