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观 > 正文内容

张文木:人生感悟短语(四十八)

2024年09月09日

1.湘,去木为泪。

2.富,福也。一口田,聚财于家。

3.贫,非不富也,分财也。家国同理。

4.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

5.耻,止于耳,非礼勿听,不耻下问。

6.一,天地之始。合二而一,事物的自在阶段。二,天地初分。二律背反,事物的外部规定。三,矛盾显现。对立统一,事物的内部规定,事物进入自为阶段。庞朴先生说:“儒家是由二进到三,以三来中和二;道家则是由二返回一,以一来泯灭二。”[1]寥寥数语,道尽两门真义。

7.人,直立为人。

8.大,出人头地,无法无天。

9.天,天人合一,大之巅。

10.夫,破天之人,大丈夫。

 

[1]庞朴:《阴阳五行探源》,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作者:张文木    转贴自:张文木战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张文木:人生感悟短语(四十八)” 的相关文章

寻找快乐

    有这样一位财主,拥有万贯家财,却不知快乐是何物;但他再看看自己家的长工,整天乐呵呵的,财主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快乐与否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态度。从心理上的投射现象来看,人在观察事物时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依着各人当时的心情和经验加上情感色彩,再把...

提高全社会人权意识

    人权制度建设,权利观念要先行。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是全面推进人权建设的思想条件。   自觉地把思想从对人权的误解中解放出来   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人权的批判,看作是对人权本身的批判和否...

生死追问说归宿

  向死而生     归宿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现在的人忙忙碌碌,难得静下心来想这个“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的生命问题。大家忙着在金钱、权力和欲望的战场上打拼,几乎忘了“归宿”这回事,很多人甚至忙得忘了自己的本分,连现世的归属感都找...

唯生论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开端的话   各位同志: 今天到地政学院来,想把我平日所感觉到的我们国家和社会危险情形,和大家谈谈,现在我每天会客平均总在十五人以上,其中有许多人是找工作的,我每每问他“你所学的是什么?”在他们回答以后我又问:“你学这门东西...

阎锡山格言家训500条

  阎锡山的日记,不侧重记人记事,而是记述感想,故名之曰:感想日记。 阎锡山还有补心录,不是心得,而是摘录所读书中用以律己的孔孟言论。 阎锡山的讲演,虽带有山西方言,但颇有内在逻辑。 阎锡山的题词,虽读来艰涩,但不乏思辩哲理。 现选录阎锡山感想日记、补心录、升降旗讲话及题字集中五...

张文木:人生感悟短语(十五)

作者:张文木    转贴自:张文木战略 1.读古书,看新闻。2.简单长寿。3.人生有许多短平快的好事,如都应承了,看似热闹,却乱了人生主线及其可持续发展。游牧民族勇猛但敌不过农业民族的原因在于它不像农业民族那样有可持续性积累。可持续积累须有方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