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追问说归宿
但是,归宿始终是存在的。赵本山就在小品中说,房子再大也只是你临时的住所,那个小小的骨灰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园。能够经常想想这句话,那些备受物欲煎熬、躁动不安的心灵便会稍稍安稳。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如白驹过隙,本来就很短暂,而依附在人生之上的种种“有为法”(如权、钱、名、色等)当然就更加短暂了,正所谓“爱欲荣华,不可常保”。更何况,世间的种种“成就”本来充满了泡沫和假相。因缘际会,穷小子可以很快变成富翁;时运不济,权倾一时的高官也难免身陷囹圄。
所以说,能够“看破放下”异常重要。常常想到死,我们反而会活得异常精彩,这就是“向死而生”的道理。
绝处逢生
能够“看破”已属不易,“看破”之后如何作为则更关键。看到了人生的有限性、悲剧性之后,有人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深渊;看透了世事的虚幻和浮华之后,有人陷入了消沉和绝望之中。这显然是不对的。看清人生和世事的真相只是一个起点,现实之上是精神的天空,现实之下是欲望的深渊。天空高扬理想,深渊传达绝望。
只有善于绝处逢生的人才能找到最好的人生归宿。鲁迅先生在《野草・墓碣文》中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与天上看到深渊。于一切眼中看到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所谓“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说的就是绝处逢生的道理。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说的也是绝处逢生的道理。
有为人生
“看破放下”之后还能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这样,我们的人生就能“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无所希求之后,他的行为必然会变得纯粹而高尚,因纯粹而高效,因高尚而超越,他的人生境界也因此提升。
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可见,高尚的道德和积极进取的品格是多么重要。
李敖曾说他自己就信奉“有为人生”,看透混乱的现实也不哭哭啼啼,还是要努力去做,靠一点一滴的奋斗去改变世界,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一件事,我们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努力地做和应付着做也是不一样的。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于人生归宿更是如此,持久的奋斗是确保良好归宿的最佳途径。
精神涅��
有为人生最重要的妙处还不在于“为”到了什么,而在于“为”的过程中我们清除了心灵杂质,淬炼了思想硬度,实现了精神涅��――精神涅��是我们最好的灵魂归宿。孔孟也好,老庄也罢,他们的精神命运均没有因为他们肉体生命的消亡而消亡。与很多“人亡政息”的功业相比,这些圣贤所留下的精神遗产传世久远,更为珍贵。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