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理念 > 人生观 > 正文内容

谈立志

2018年01月09日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烦闷或消沉的,因为人都有生气,而生气需要发扬,需要活动。有生气而不能发扬,或是活动遇到阻碍,才会烦闷或消沉。烦闷是感觉到困难,消沉是无力征服困难而自甘失败。这两种心理病态都是挫折以后的反应。一个人如果经得起挫折,就不会起这种心理变态。所谓经不起挫折,就是没有决心和勇气,就是意志薄弱。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明明是自己无能,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显本领;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坏人,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做好人。这其实是懦夫的心理,对于自己不肯负责任。环境永远不会美满的,万一它生来就美满,人的成就也就无甚价值。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tún,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染的环境,拿力量来改变它,征服它。

    普通人的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自己的责任必须自己担当起,成功是我的成功,失败也是我的失败。每个人是他自己的造化,环境不足畏,犹如命运不足信。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力更生。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我们的青年必须先有这种觉悟,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前途才有希望。能责备自己,信赖自己,然后自己才能打出一个江山来。

我们有一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这话说得很好,古今中外在任何方面经过艰苦奋斗的英雄豪杰都可以做例证。志之成就是理想的实现。人为的事实都必基于理想,没有理想决不能成为人为的事实。譬如登山,先须存念头去登,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最后才会达到目的地。如果根本不起登的念头,登的事实自无从发生。这是浅例。世间许多人行尸走肉浪费了他们的生命,就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起念头。许多以教育为事业的人根本不起念头去研究,许多以政治为事业的人根本不起念头为国民谋幸福。我们的文化落后,社会紊乱,不就由于这个极简单的原因么?这就是上文所说的“消沉”,“无志气”。“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不成。

    不过,“有志者事竟成”一句话也很容易发生误解,“志”字有几种意义:一是念头或愿望,一是起一个动作时所存的目的,一是达到目的的决心。譬如登山,先起登的念头,次要一步一步地走,而这走必步步以登为目的,路也许长,障碍也许多,须抱定决心,不达目的不止,然后登的愿望才可以实现,登的目的才可以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须包含这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达目的之决心。很明显的,要事之成,其难不在起念头,而在目的的认识与达到目的之决心。

    有些人误解立志只是起念头。一个小孩子说他将来要做大总统,一个乞丐说他成了大阔佬要砍他的仇人的脑袋。所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完全不思量达到这种目的所必有的方法和步骤,要不抱定循这方法步骤去达到目的之决心,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世间有许多人不肯学乘除加减而想将来做算学的发明家,不学军事当兵打仗而想将来做大元帅东征西讨,不切实培养学问技术而想将来做革命家改造社会,都是犯这种狂妄的毛病。

    如果以起念头为立志,有志者事竟不成之例甚多。愚公尽可移山,精卫尽可填海,而世间却实有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不可能”的真实性。所谓“不可能”,就是俗语所谓“没有办法”,没有一个方法和步骤去达到所悬想的目的。没有认清方法和步骤而达到那个目的,那只是痴想而不是立志,志就是理想,而理想的理想必定是可实现的理想。理想普遍有两种意义,一是“可望而不可攀,可幻想而不可实现的完美”,比如许多宗教都以长生不老为人生理想,它成为理想,就因为事实上没有人长生不老。理想的另一意义是“一个问题的最完美的答案”,或是“可能范围以内的最圆满的解决困难的办法”。比如长生不老虽非人力所能达到,而强健却是人力所能达到。就人的能力范围来说,强健是一个合理的理想。这两种意义的分别在一个蔑视事实条件,一个顾到事实条件,一个渺茫无稽,一个有方法步骤可循。严格地说,前一种是幻想痴想而不是理想,是理想都必顾到事实。在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坚持一种不合理的理想而至死不变只是匹夫之勇,我们必须接受事实,理想与事实背驰时,我们应该改变理想。我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有些道德家在盲目说坚持理想,许多人在盲目地听。

    我们固然要立志,同时也要度德量力。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话,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和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这番话出诸浪漫色彩很深的卢梭尤其值得我们回味。卢梭自己有时想入非非,因此吃过不少苦头,这番话实在是经验之谈。许多烦闷,许多失败,都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是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志气成就了许多人,志气也毁坏了许多人。既是志,实现必不在目前而在将来。许多人拿立志远大作藉口,把目前应作的事延宕贻误。尤其是青年们欢喜在遥远的未来摆出一个黄金时代,把希望全寄托在那上面,终日沉醉在迷梦里,让目前宝贵的时光与机会错过,徒贻后日无穷之悔。我自己从前有机会学希腊文和意大利文时没有下手,买了许多文法读本,心想到四十岁左右时当有闲暇岁月,许我从容自在地自修这些重要的文字,现在四十过了几年了,看来这一生似不能与希腊文和意大利文有缘分了,那箱书籍也恐怕只有摆在那里霉烂了。这只是一例,我生平有许多事叫我追悔,大半都像这样“志在将来”而转眼即空空过去。“延”与“误”永是连在一起,而所谓“志”往往叫我们由“延”而“误”。所谓真正立志,不仅要接受现在的事实,尤其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发下一个空头愿。发空头愿成了一个习惯,一个人就会永远在幻想中过活,成就不了任何事业,听说抽鸦片烟的人想头最多,意志力也最薄弱。老是在幻想中过活的人在精神方面颇类似烟鬼。

    我在很早的一片文章里提出我个人做人的信条,现在想起,觉得其中仍有可取之处,现在不妨趁此再提出供读者参考。我把我的信条叫做“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一个极现实的主义。本分人做本分事,脚踏实地,丝毫不带一点浪漫情调。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彻底地照着做,不至于很误事。西谚说得好:“手中的一只鸟,值得林中的两只鸟。”许多“有大志”者往往为着觊觎林中的两只鸟,让手中的一只鸟安然逃脱。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家。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译著有《文艺对话录》、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等。现有通行本《朱光潜全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谈立志” 的相关文章

有进有退的人生

    理想的人生是什么都可以放弃的人生,或是随时把包袱一卷就可以带走的人生。   1 我们的梦想有多少被妥协掉了?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20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这也正...

华人首富李嘉诚如何培养儿子财商?

  华人首富李嘉诚很重视儿子的早期教育,要求他们笑对人生。李嘉诚说:“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要学会与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你。”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他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你给别人一个什么样的表情,别人回报你一个什么样的表情。你给对方一个善良的微笑,对方回报给你一个善良的微笑。当你把微笑...

老板要有精气神

  精气神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哲学中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在医学中认为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古人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老百姓口头语:你这个人怎么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哇!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正能量,...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的人生境界

    明季抗倭名将俞大猷一生运途多舛,虽有惊天勋业,却总是为流言蜚语所伤,多次横祸飞来,身陷囹圄。然而无论得失,他总是淡然处之,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只是笑道:“吾自处中庸第十四章矣。”这种从容与镇定,令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涵养功夫。明季中晚期的名将,多数不得善终,而俞大猷尽管屡遭不测...

张文木:人生感悟短语(八)

    1.自行车倒放最稳,因为它紧扣大地。 2. 境界决定命运,眼光决定成败。 3.做大学问,过小日子。 4.没有亚里士多德就不会有亚历山大,没有卢梭就不会有拿破仑,没有康德和黑格尔就不会有俾斯麦。大思想总有行动利剑随护。 5.行方正之事,做厚重之文。...

张文木:人生感悟短语(十六)

 作者:张文木    转贴自:张文木战略  1.苦生甜,苦尽甘来,故曰“苦口良药”;甜极生酸,酸极生寒,寒伤脾胃,故曰“口蜜腹剑”。2.动物太轻了多过不了冬,人太浮了多扛不得事。3.研究释迦牟尼,又分析弗洛伊德,可称佛徒;容纳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