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从我做起 > 正文内容

个人行为对社会的贡献

2004年01月14日

  自私对社会有利也有害,但却不是利害参半。要是害大于利,人类早已灭亡。经济学是以自私作假设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究竟自私是否人类的本性,是生物学上的问题,与经济学无关――虽然几年前“生物经济学”曾流行过一阵子。在科学上,任何能有效地帮助解释现象的假设都是有用的;只要这个“自私假设”能有效地解释人类行为,用之也就无伤大雅。 
  几年前生物学界出过几本重要的书,用了很多推理及实证,指出自私是由因子遗传,是所有动物的天生本性,是改不了的,也是最重要的生存因素。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一向认为人的本性是可在后天改造。但假若自私能带来的利是大于害的话,又为什么要改呢,就算人是真的可以被任意改造,那个“理想模型”不恐怖? 
  假如我说自私是对社会有益的,很多读者可能会不同意。假如我说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对人类有莫大的贡献,绝大部分的读者是会同意的。殊不知在现有纪录中爱迪生是个极其自私的人。 
  1974-77年间,我从事研究有关发明专利权的经济问题,搜集了很多资料。有关爱迪生的我比较留意,因为自小老师就告诉我爱迪生的伟大、无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伟大”是对的,但“无私”却是谎话。爱迪生的自私、世间少有。他从不捐钱,对工人苛刻之极。他对自己认为无利可图的发明,一概不理;但认为有商业价值的、就大量投资,日夜催促下属工作。他对发明后专利权的重视,也是少见。每次觉得外人可能是偷用了他的发明,他就诉之于法。所以爱迪生的发明虽然有些是价值连城,但他死时并不富有;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打官司打得太多。有人作过估计,认为爱迪生所花的律师费是超过了他发明专利权所得的收入。一个典型的自私的人,对社会竟有那么大的贡献! 
  经济学鼻祖亚当・史密斯于1776年所发表的“原富”(又译“国富论”,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之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论调,就是指出人以自私为出发点所能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意图要改善社会的人的贡献大。我们在市场能买到所需的货品,可不是因为供应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为赚钱自利的缘故。200多年后的今天,理论与实证不仅有力地支持史密斯的论调,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我们可体会到自私图利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实在是要比史密斯所想像的大得多。 
  我坐在书桌前,环顾四周找证据,欣赏一下自己的“财富资源”,不需几秒钟,好的证据就数之不尽。原子笔一枝,市价港币2元、石英表一个,港币百多元;小型电子计算机一个,港币40元;用原油做成的免烫裤一条,港币35元,假皮带一条,港币8元……,这些商品,在香港是任何人都能全部买得起。若这些东西每样都要自己发明、自己制造,那么就算你是绝顶天才,刻苦耐劳,穷终生之力,也不可能造出其中任何一件。一个天才的终生劳力自我生产,不能得到一个普通工人半小时薪酬所能买到的,不是奇迹是甚么?爱迪生死而有知,恐怕也难以相信在手表上可以看电视这一回事。 
  解释这些奇迹的基本原理,在香港选读经济学的中学生都是知道的。这就是李嘉图所创的“比较优胜定律”(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定律的主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天赋或才干各有不同;就算是最庸碌的人,一无所长,也必定有较为可取或成本较低的本能。为了赚钱的缘故,每个人就会实行专业,选取自己能以成本较低生产的工作,然后在市场上与其他专业者换取自己所需。中学的同学们可能想不到他们学得的定律,竟然有上文所述的惊人效果。 
  当然,经济学老师是不会告诉中学生这效果是人类自私而达致的――“自私”一词实在是不好听。这些老师会跟着传统,采用了一个较深奥而又较有学术性的字眼来代替,叫作个人利益“极大化”(Maximization)。 
  在中学里,甚至是很多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内,老师们往往忽略了要收到“比较优胜定律”的效能的最重要条件。这就是私有产权是必定要存在的。一般经济学课本都含义着私产的存在,但却没有明显地提及产权问题的重要。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若没有私产,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场,也没有以消费者的喜好而定的市价。缺乏了市价这个重要讯息,要专业又凭甚么准则选择? 
  中国近年来要大量引进外国的科技,其志可嘉。但若没有自由市场推行专业化,不让人民自由选择工作。科技的适当运用谈何容易。不要以为苏联科技颇有可观,制度就有可取之处。苏联的科技就只限于武器的制造,在商品上却是乏善可陈。 
  在这篇文章里,我以“乐观”的角度分析自私对社会的贡献。自私会带来近乎奇迹的利益,而私有产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下一篇文章我将会以“悲观”的角度来分析自私对社会的损害,强调市场之所不能。     1984年2月14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提倡见义有为

“个人行为对社会的贡献” 的相关文章

提倡见义有为

      不幸的社会,各有各的弊端。    幸福的社会都是一样的,有平等的法律(平等的社会权力即民主,民主的实质即反对特权),有宽容的道德(宽容的心态即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还有广泛存在的正义(正义乃是一种维护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责任岂止只在“社会”

      最近,旁听了某法院对一起在校生犯罪案的庭审。法庭上,孩子的母亲痛心疾首:“我这孩子本来挺好的,都是让社会上的坏人给教唆坏了……”;孩子的班主任也当场感叹:“现在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对青少年的影响太大了……”这些话乍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可仔细一想,又觉得...

据理力争

    这两天看你的神色不对,心想一定是在学校有了什么麻烦,而当你在我的逼问之下,说是因为跟新的英文老师辩论评分方法,老师词穷之后,似乎对你不高兴,而不太理会你,甚至当你有疑问举手时,都装作没看到时,我不得不说:“好极了!年轻人,我支持你!”  相信你十分惊讶于我这个看似老古板的人,...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意识

      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正在向高度商业化的社会迈进。传统的田园诗的生活已经或正在被打破,代之以核心家庭结构、高度个人自主的、等价交换形式的、强烈竞争性的、以个人才能和业绩为主要价值衡量的社会体系。中产阶级正在壮大,知识经济亦正兴起,传统意识形态退居次...

罪感、耻感与个人道义责任

      在中国的极"左"思潮泛滥时、特别是文革中发迹或接近发迹的文人学者究竟是否应当表示忏悔?这一问题因为京沪"二余"的笔战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笔者在此并不想讨论有关的细节,而只是将问题进一步引入国际文化的大背景,谈谈民族性中一些令人沉思的问题。   ...

学习12种动物精神

  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一个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正确的工作观十分重要。刚入社会的新鲜人应该如何建立工作观?以下是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超过12年的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   正确的工作观,有如人生路上的明灯,不但会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也会为个人的职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