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如何解决道德滑坡?如何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很多专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探讨。实践表明,具有强制性特色的政治思想工作,让人们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传统做法,不仅没有作用,还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人们的道德需求和道德供给愿望,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设计适当的制度安排,让有德的人有充分供给道德的运作空间,让需要道德帮助的人能够及时得到道德的帮助,鼓励不那么有德的人有动力为了自己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而多做好事。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到道德领域,制止道德滑坡的势头,逐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道德指标。
最近全国各地逐步实行的道德银行的做法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各地道德银行各有各的做法,但大体思路还是一致的:做好事的人到道德银行开立帐户,每年提供一定的志愿时间;需要道德帮助的人到道德银行申请需要帮助,提供志愿时间的人可以优先获得帮助。有些道德银行规定,如果提供的志愿服务不符合要求,或者每年不到达规定时间,如48小时,则销户。如果志愿服务时间达到3000个小时,则可以终身优先享受志愿服务,并且不受时数限制。
道德银行的做法是有效的,因为它解决了道德交易的根本性难题:道德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在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虽然在商场或者股票市场上都表现出一种不顾一切逐利的冲动,但在道德场合都会表现出很自然的道德冲动:见到可怜的人,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怜悯之心,伸出帮助之手,并且不要回报。在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哪怕再富再强,事业上有多么的成功,总有需要人无偿帮助的时候。这一切在传统小规模的熟人社会中,都可以轻易得到解决。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熟人虽然远远超过传统社会,一般都超过500人,但这些熟人绝大多数不在一起工作或者生活,相处时间也不长。常在一起的人往往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结果就是即使很想帮助人,也不知道需要帮助什么人,即使很需要人帮助,但可以求助的人一时未必找得到,或者及时找得到,当时未必有时间,而且交情也未必能够达到提供无私帮助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道德银行起到了沟通道德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作用,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供给不足和道德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
道德银行的做法,解决了道德供给动力不足的问题。道德供给的基本特点是,供给者提供的帮助在提供的时候是没有直接回报,在无组织的情况下,即使将来有回报,也是不确定的。这时候,往往会出现道德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时,除非是道德很有修养的人,一般人没有积极性给他人提供道德帮助,相反由于获得道德帮助不需要直接付出成本,反而有很多人搭便车,有积极性去消费道德资源,结果就是道德资源按照不道德水平进行配置:越是缺德的人越能够得到道德资源,而需要道德帮助的人很可能难以得到足够的道德消费。道德银行的做法,可以鼓励不那么道德的人为了将来能够为自己获得道德帮助而提供道德资源,与此同时,也可以解决搭便车的问题:道德资源分配给真正需要道德帮助的人,或者分配给已经提供道德资源的人。道德资源优先让道德贡献最大的人消费,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当道德的人。
因此,道德银行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有人说,道德帮助应该是无私的,现在给人以回报,失去了道德的本意。这种指责是不对的,道德银行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它可以解决道德信息不对称问题,鼓励人心向善,避免道德悖论,让道德资源优先配置给有道德贡献的人,而不是优先配置给缺德的人,道德资源按照道德水平来配置,而不是按照不道德水平来配置。
当然,道德银行现在还只是一个局部的尝试,很多方面都可以进一步改善,如让更多的组织,尤其是慈善性质的NGO组织和自主治理的组织,都可以从事类似业务。道德银行的业务类型可以扩充,供给和需求不只限于劳动时间,除了劳动时间之外,还允许存取道德资金,可以让道德银行的业务空间更加扩大,进一步提升道德供给的水平。不同道德银行之间还可以建立合作机制,直到让道德存款能够全国通存通兑。道德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可以进一步改善,使其公开化、透明化操作,从而避免可能的道德资源滥用问题。道德供给者和需求者与道德银行可能发生的冲突也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来解决。最后,道德银行建设需要慈善机构的努力,更需要非慈善机构的支持,如给道德水平高的公民在就业、升学、申请奖学金、晋升等提供优惠等。当然,政府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给道德捐款给与税收支持,给道德银行以财政、法律以及政策的支持,也是道德银行进一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