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评估 > 正文内容

阎学通: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

2009年08月01日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3月中旬在北京「环球时报」发表文章,题为「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中国须警惕"富而不强",引起舆论界争议。阎学通作客听风录,与旅日学者庚欣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就中国国家发展方向和国家价值展开讨论。

阎学通在题为「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的文章中指出,由于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是中国的中心任务,许多人误将国家建设模拟为企业经营,但企业是以给企业所有者赚钱为最高目的,而国家则是以维护国民利益为最高目的;国民利益并不只是拥有财富,而且还需要安全环境、主权能力、国际尊严,需要维护民族价值观,其中许多利益不是用钱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历史上不仅有富而不强的例子,甚至还有增加财富与国家衰败同步发生的例子;今天的中国在军事上不具备俄罗斯那样的战争能力,在科学上不具备德法日那样的重大科学原理的发现能力。阎学通提出,国家应运用财富来提高国家能力,包括军事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和教育能力等。

阎学通的文章发表后,接连受到一些学者质疑。「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丁刚的文章认为,阎学通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崇高的国家目标,即保证公平与正义,只有在一个公平正义的体制下,国家才能有效地将财富转换为国家能力,实现国家的强大,并让绝大多数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没有一个公平正义的体制,强大就是虚弱的、短暂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也有学者认为,只有积累了社会财富,才有谈国家能力的资本,而民众富裕也应该成为国家最高目标之一。

邱震海: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上个月阎学通,在北京《环球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国家最崇高的目标不是致富”他提出两个,一个是“崇高”另外一个是“目标”。他文章是这样说的,他说在我国“致富光荣”这个口号,已经成为新的民主文化心理,绝大多数人们都认为,国家最崇高的目标就是致富。

国家制定的战略、策略、政策,都应该以增加财富为指导原则。因此当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构成威胁的时候,许多人将外汇保值、增值,作为应对这一威胁的一个根本目标。如何有效的发挥外汇作用的争论?实际上反应的分歧,是人们对国家发展方向的,一个不同的认识。

然后他说,目前这场危机,使我们看到一些钱不是万能的现象,及一些富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还不如穷国。他说由于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是我国的一个中心任务。因此许多人误将国家建设,类比为企业经营,然而企业与国家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前者是以给企业所有者赚钱,为最高的目的,后者则是以维护国民利益,为最高的目的。什么是国民利益呢?它并不只是拥有财富,国民是需要安全的环境,需要主权权力,需要国际的尊严,需要维护民族的价值观,需要保护传统和后代等等,所有的这些利益,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来的。

然后他继续写到,他说2008年我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国家能力,在各方面都位居世界第二。在军事上目前我国的能力,还不具备像俄罗斯那样的战争能力;在科学上我国不具备像德、日、法,那样重大科学原理的发现能力,即基础科学研究,还达不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水平;在技术上我国也不具备像日、德、法,那样自主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育上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

邱震海:他又提出五个观点,其实中国要警惕一个“富而不强”,他说有些在历史上,很多只增加财富的国家,不一定是强大。相反,历史上还有一些富而不强,甚至财富与国家衰败同步发生的情况。所以阎学通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中国既然已经很富了,拥有了近两万亿的美元的外汇储备,所以未来中国的一个主要的目标,应该是要发展运用这些财富,来提高中国的国家能力。

这个国家能力指什么呢?第一,要运用国家财富来提高国家能力,是提高国家的军事能力;运用国家财富,同时要提升社会保障的能力;同时要运用国家财富来吸引全球的人才;同时要运用财富来提高教育的能力。

然后他说,中国有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要像美国一样的超越英国,成为领导大国;第二种像苏联一样,与美国达到同一等级之后衰败下来;第三种就像日本一样,在崛起的半路中就衰败下来。

这次的金融危机,呈现出来的问题预示着,中国还面临着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富而不强”的这么一种可能的结局。所以我们看到阎学通,也是一位留美的博士,那么现在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所长,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

邱震海:但是阎学通此文一出就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说《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丁刚先生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他说国家财富运用的关键是公平,他说到底什么是强国,富国我们知道,但是什么是强国,需要好好的定义。他说强国之强不仅仅在于军事上的强大,经济的强大,更在于有一个公平正义的体制,有了这样的体制,就能够有效的将财富转为国家的,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让绝大部分老百姓享受到普遍的幸福,而一个没有公平正义的体制的强大就是虚弱,就是短暂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他说历史的经验表明,世界第一强大的国家并不就一定是好国家,但实际上让绝大部分的国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国家,一定是个好国家,中国要让国民幸福,就必须走公平正义的道路。即使在整体的实力有一些领域不是世界最强,那又何妨呢?所以他质疑阎学通先生的文章是一种强国梦的一种设想。强国梦当然不错,但是认为中国不应该按照世界第一强国的逻辑来设计中国未来的发展的目标。所以这里面我个人认为其实提出几个问题,第一富民与强国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第二如何来研判强国真正的内涵应该是什么,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不是就是一个好的国家,也是见仁见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阎学通: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 的相关文章

评估理想的基本方法

      了解评估理想的办法,有助于更好地建立理想。评估理想的几个主要指标如下:  一、理想的最终目标――由理想的方向、理想的大小组成。例如,想成为某行业里什么级别的人物。  1、理想的方向――向哪个行业发展。当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是大方向的理想,还要...

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凤凰卫视8月19日《震海听风录》节目: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发展,有大陆学者提出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和进行政治谈判的条件已经成熟。谈判对话如何展开?两岸和平协议的共识性前提是什么?需包含哪些内容,目前两岸需要做哪些工作?...

甲子华诞:欢乐中国・青春中国・力量中国

  ――欢乐中国。十月一日,这个国家的心脏,近二十万民众前后登场欢呼庆祝,以肢体语言和各种象征性符号讲述“中国故事”,并将天安门广场覆盖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首先从各个受阅军种整齐划一的列队动作中,精锐之程度可见一斑。紧随而至的群众游行,在保持中国人特有的内敛稳重之上,也以宏大场面打破不事...

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60年,我们走了多远?

      现代化,中国的百年梦想。   曾经,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有梦却无路。   如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梦想已成真,前路更辉煌。   变化,发生在一个甲子间。    (一)   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的中国,...

中国国庆60年:历史坐标下的梳理与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和阅兵活动。笔者之前曾撰文,从大历史和大文化的角度透视六十年国庆对中国的意义。循着这一逻辑,人们可以继续做一些更为深层的探索。     也许用三个时间标记可以清晰看到...

中国国庆60年:大历史和大文化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因此一般来说,面临的问题,与去年纪念改革开放时面临的问题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六十年建国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在哪里?二、这六十年中国主要做了些什么?三、未来的彼岸到底在哪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