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望:毛泽东与黄埔军校
2024年09月21日88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明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回望百年前毛泽东同志与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间的关系和渊源,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纳英才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政...
科学巨擘李政道的一生:心通天宇,情系华夏
2024年08月08日38
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李政道先生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但他的光芒依旧照亮着科学的道路。这位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仅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界,更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探索未知。 他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他说:“整个中华民族就...
毛泽东回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自己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
2024年06月14日33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家乡湖南湘潭。一路上,毛泽东对陪同的王任重、周小舟回忆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自己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 他说:开始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时候,政策很“左”。“我自己就亲手烧过一家地主的房子,以为农民会鼓掌赞成,但是...
缅怀王永志院士!一生只为航天谋 立志报国绘宏图
2024年06月14日36
大师档案 王永志,著名火箭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开拓者。 1932年出生于辽宁昌图县,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5年公派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火箭导弹总体设计。1961年毕...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以科学之名,诉祖国之爱――他们这样说
2024年06月01日36
近百年来,一代代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上一项项辉煌的成就。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贡献,却铸就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豪。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以科学之名,诉祖国之爱”系列,包含“忠诚无悔...
一位土木工程师的人文情怀
2024年04月20日38
华南圭(1877―1961),字通斋,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师,曾任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和铁路协会评议。他出生于江苏无锡,曾就读于江苏高等学堂和京师大学堂。1904年公派留学法国,攻读土木工程,获工程师文凭。1911年归国后,通过学部留学生考试,赐工程进士出...
张文木:人生至少要干一件漂亮的事――清明怀念司马迁
2024年04月06日36
司马迁官至太史令,相当于今天的正部级干部,但至今谁也不知道他受到过多少次邀请,开了多少会,作了多少次“主题发言”,得了多少“国家级大奖”。人们能记住的是他的《史记》。毛泽东说:“评论司马迁,可以有不同的侧面,单以文章论,他也不朽了。”[1] 此言不...
习近平致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的贺信(全文)
2024年04月03日33
值此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开幕之际,我向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两岸青年和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心、互学互鉴提供了重要平台。希望更多两岸青年通过论坛成为同心同行、携手打拼...
冯友兰:人生成功之因素
2024年03月01日31
三种因素――才、力、命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配合起来,然后才可以成功。 一、天才;我们人生出来就有愚笨聪明的不同,而且一个人生出来不是白痴的话,一定会在一方面相当聪明,而这种生出来就具有的愚笨聪明...
冯友兰随笔:理想人生
2024年03月01日35
一种人生观 引言 “民国”十二年,中国思想界中的一件大事,自然要算所谓“人生观之论战”了。“丁在君先生的发难,唐擘黄先生等的响应,六个月的时间,二十五万字的皇皇大文”,构成了这“论战”。而且“这一战不比那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