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国格 > 正文内容

凯旋门是胜利者的纪念碑

2017年03月19日
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在距著名大斗兽场不远的地方,规模不大,却惹人注目。这座建于公元312年的方形三拱门古老建筑,高20余米,墙面上刻着许多铭文和浮雕,记载着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战胜强敌,统一帝国的光辉业绩。经过1700多年的沧桑岁月,建筑的石刻已经斑驳模糊,但憔悴苍凉中依然透出一种威武风骨,一种雄健之美。据说当年拿破仑在罗马看到君士坦丁凯旋门后深为感慨,这也成为他后来建造巴黎凯旋门的最初动因! 巴黎凯旋门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戴高乐广场,高近50米,宽44米,厚22米,中间的拱门宽14.6米。导游介绍,1805年底,拿破仑率军大败奥、俄联军,为了纪念胜利,炫耀自己的显赫战功,拿破仑下令修建凯旋门,由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尔设计,历经30年,到1836年落成。内墙镌刻着宣扬拿破仑取得胜利的96个战役的浮雕,外墙有100余幅描绘法国战事的浮雕,其刻在右侧石柱上的《马塞曲》是雕刻大师索瓦・吕德的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游客乘电梯或者拾级而上,可以登上平台俯瞰凯旋门下呈放射状的八条林荫大道通向远方,可以远眺包括蒙巴马特高地和圣心教堂在内的巴黎美景。

凯旋门的下方是无名英雄纪念碑。无名英雄墓的“长明火炬”熊熊燃烧,红色的墓志铭上镌刻着“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默立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遥想当年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葬礼何其隆重,灵柩在凯旋门下停了整整一天,上百万人前来瞻仰祭祀,寄托哀思。我还想到革命导师列宁的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凝聚力的民族、有希望的民族!默立在凯旋门前,我感到一种肃穆、一种庄严、一种坚毅、一种力量。

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了与巴黎凯旋门有关的另一面。不可一世的拿破仑1812年率60余万大军进攻俄罗斯,攻进了莫斯科,还示威性地把自己的坐骑拴在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的门前。但是,拿破仑没有想到,他的趾高气扬遇到了俄国天才军事家库图佐夫统帅下的俄军的坚强抵抗,并惨败而退。为庆祝胜利,俄国人两年后在莫斯科建起了凯旋门。

拿破仑并没有从兵败库图佐夫中吸取教训。1815年,拿破仑重登王位后,又开始了扩张战争。但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役中,遭到英国惠灵顿公爵指挥的70万大军的重创。为了纪念胜利,英国也在伦敦郊外建造了以惠灵顿公爵的名字命名的凯旋门。虽然莫斯科和伦敦凯旋门的规模比不上巴黎凯旋门雄伟著名,但雕琢精美,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顶部都有胜利女神驾着战马战车的金属雕塑,更显胜利者的勃勃英姿。有意思的是,巴黎凯旋门纪念的胜利者,却是莫斯科和伦敦凯旋门的失败者。

欧洲人似乎对修建凯旋门情有独钟,据说欧洲现有的凯旋门建筑有100余座。这激起我寻找中国凯旋门的念头。小时候看电影,喜欢看战斗故事片,记得那些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故事片中,部队打了胜仗,经常有用松柏、鲜花、彩旗搭建彩门,欢迎部队凯旋的镜头。我想,那也是我们中国的凯旋门,只不过这些凯旋门不是永久的建筑。那么我们中国有永久的凯旋门建筑吗?问了很多朋友,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确凿答案。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听人说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座称作凯旋门的建筑,全称是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东3.5公里的垅坪乡七里桥村。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军民在芷江的“湘西大会战”中大败日军。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国民政府派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等人,与日本侵华军司令官岗村宁次的代表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芷江举行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受降会谈。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2月在会谈地修建了“受降纪念坊”。纪念坊依山濒水,正南北向,四柱三拱的“血”字形门楼式砖石建筑,高8.5米,宽10.64米,柱体厚1.16米,正面中间领额为“震古烁今”四字,其下为“受降纪念坊”五字,中联为: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侧联为: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押,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后面正中匾额:万古流芳。下嵌铭文,记述了日本侵略军投降之梗概。坊后依山处,按原貌复现了当年国民政府军代表接受日本侵略军代表投降会谈的场景,陈列了大量的照片资料和珍贵实物。

读着芷江“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坊”的资料,我的心情不能平静,也激起我拜谒的冲动,它虽然没有欧洲那些凯旋门高大精美,但我更崇敬它。由于各种原因,国人对这座珍贵的中国凯旋门一无所知。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应再轻视它、不应再默对它。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凯旋门是胜利者的纪念碑” 的相关文章

尚贤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一个民族要想发达,不仅要培养大量的人才,还要广揽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秦国有一个短暂时间摈弃知识分子,国力马上受削弱,但是很快被纠正过来。一大批著名知识分子如...

忧患

      无论何时何地,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只是挑战和机遇或大或小而已。发展得力,就是机遇;发展不力,就是挑战乃至灾难。任何一个懈怠、疏突、大意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时的损失或许不明显,但在长远上将造成不小的损失。长期积累的懈怠、疏突或大意,足以令个人...

弘扬民族精神 讴歌民族脊梁

      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总会在绝大多数人身上体现出惊人的力量,折射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民族的脊梁。   ●在全国上下与非典病魔斗争中,我们从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医务工...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后一个十年祭。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

梁启超:呼唤新民

    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集权专制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匍匐在王权脚下的历史,习惯了下跪的中国人始终站不起来。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人形式上不再生活在磕头、下跪之中,但世世代代被奴役的命运使国人在思想上依然是跪着的。在精神上,人格...

激情的抑制与理性的选择

    我们常常倾向于过高估计了激情的作用。从我国的戏曲中可以看出我们是一个富于戏剧化激情的民族,动不动是紧锣密鼓、大吹大擂、大忠大奸、气急败坏;动不动是挥刀斩去、一头撞死、当场拿下或立马下跪。也可能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民压抑太多,需要在舞台上大轰大嗡一番。近百年中国的剧烈变动与天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