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用这两个词做题目写手记,主题似乎沉重了些。但是看了这两天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波澜壮阔”的奥运赛况,听到一些人的评论,想想还是有必要说一说。
问题是由这两天的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引起的。正如大家从电视转播中所见,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选手王楠、李菊、刘国梁、孔令辉,还有张军和高��等选手在比赛中的一板一拍,着实让人揪心。在眼看就要落败时憋的一口气,一直到打到制胜的最后一拍才呼出来。
对于中国选手所遇的险境,这里的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词句:“起死回生”,“绝处逢生”,“悬崖收缰”……这些说法都不为过。笔者采访过两届世乒赛,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看乒乓球比赛,但那么险那么揪心的比赛还真没有见过。
于是,人们就开始讨论起来,说中国国手这次为什么打得那么吃力,是状态问题,还是实力问题,抑或是心理问题。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问题。
以王楠与新加坡的李佳薇的比赛最为典型:在0 ∶2 落后情况下,第三局又打到了16∶20,再输一分就得卷铺盖回家。但令人惊奇的是,她竟能一分分地追,最后反超,连胜两局,反败为胜。有人说,将一场比赛的对手比成列强,可能有点不太合适。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外国列强的欺负,忍气吞声,直到真正受不了才奋起反抗,将列强赶出国门。
中国人在近代史上受外国列强欺负是不假,奋起反抗也是真。但这只是一种事实,不是一种民族性格。人类本身就有一种求生本能,凡是有外来侵略、欺负,当然都会奋起反抗。由此看来,说这是一种民族精神却最贴切不过。因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有一种不服输也不怕输的精神。
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无疑要有一种民族精神。用这种精神来解释国手在这次奥运会比赛中反败为胜的原因也不为过。正如王楠在自评最为紧要的那一分时所说的那样:“我豁出去了。”
中国乒乓球队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熟悉了的“拼搏精神”。用这种精神,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从20 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雄居世界乒坛最前列。
但是,在这届奥运会上所出现的这种情况,不能用“民族精神” 一句话来解释清楚。
首先说说这种局面的形成。在乒乓球这个圈子里,世锦赛、世界杯、巡回赛、大奖赛,多如牛毛,运动员之间的技战术十分熟悉。
其次,由于中国乒乓球一枝独秀,国际上,特别是欧洲选手已经联起手来,悉心研究中国选手的长处和短处,制定出对付的办法。
再者,有些是老对手,过去的比赛中互有胜负。再次碰面,交战激烈自不必说,中国选手并不占有必胜的优势。
最后,那就是奥运会的氛围。不像其他单项比赛,奥运会是综合性盛会,一个国家派好多人参加比赛,无形间相互形成一种压力。你是世界一流,自然应当拿金牌。而运动员自己,也最想拿奥运会这枚金牌。如此一来,心理压力自然增大,该下手时犹豫不决,出手有点手软。这一迟疑,一手软,机会就会丢失,反被别人利用。场面上就掀起波澜。好在这些中国选手到底是“身经百战”,到关键时刻能把握住自己,卸下一切负担,面前露出胜利的曙光。
如此看来,不管做什么事,事关祖国的荣誉,民族精神自然不可丢,具体到做每一件事时,其实践经验、办法和心态,也都要有一番讲究。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