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意志 > 磨炼意志 > 正文内容

“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

2004年01月14日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乐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好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堆积物质的溺爱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有些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些孩子却会很快地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快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那些有“专长”的孩子尤其重要。

  西方“挫折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此外,西方专家一致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

  西方教育界人士说,“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寻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学会坚强――读《牛虻》有感

““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 的相关文章

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

    如将幸福、欢乐比做太阳。那么,不幸、失败、挫折就可以比做月亮。人不能只企求永远在阳光下生活,在生活中从没有失败和挫折是不现实的。  人生一世,挫折、失败,乃到天灾人祸的打击任何人都可遇到。例如,我们想申请去外国某所大学求学,但各种努力都告失败;想进一所名牌大学,但没有考上...

久经磨难必然坚强

   每当我们开始干一件事时,总难免要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你将一事无成。家长们常说:“孩子只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个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摔几跤是学不会不走和跑的。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事实上,所有人都是这样长大的。   体育也是如此,工作也是一样。只...

寂寞并不可怕

    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一切都没有兴趣。能对人生有热忱,生活才有光亮。  人人都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否则会落伍,会寂寞。但是在跟踪时代脚步的同时,更要能经常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冷静,才可以知道真正的方向,而在适当的时候,对这时代真正有所贡献。  人生本来就注定要到处飘泊的...

学会坚强――读《牛虻》有感

    牛虻(亚瑟・勃尔顿)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在革命斗争中学会了坚强,并支撑了他的事业。   《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为主线,大笔勾勒和细致描绘了牛虻饱受压抑和摧残后,背叛了他曾笃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锤炼成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战斗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

让孩子学会坚强

    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白衣战士选择了坚强,科技人员选择了坚强,新闻记者选择了坚强,司乘人员选择了坚强,更多更多的人选择了坚强……我们的一些孩子也学会了坚强。   北大附小六年级学生麻文天的妈妈被确诊为“非典”患者住进医院,爸爸也隔离在另一家医院。而天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