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钱学森的思维方式

2004年03月04日
 

人们的宇宙观、科学观与其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往往是一致的。由于钱学森具有正确的、现代化的科学观;所以他的思维能力非凡,至今仍十分敏捷、深邃、充满活力,常常有所创新,形成超前意识,其中奥秘很难捉摸和描绘,现仅就笔者的日常观察,罗列几项:

一、大跨度的思维方式

钱老的科学技术观的核心,就是要求他具有广博的知识,集智慧之大成,并能触类旁通,大跨度地思维,从各个方面去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形象”,抓住了事物的机理,深入探索,找到创新与成功之路。他曾以自已的体验说:“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大成智慧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二、整体的思维方式

钱老总是习惯于把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区分部分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等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中把握部分。他常说:“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否则,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拣些零碎的瓦片、木椽、窗格子,看不见整体结构和大厦,难以形成独具创见的智慧。

三、综合集成的思维方式

这是钱老系统的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他每日驰骋在古今中外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的时候,他绝不是良莠不分,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不知什么风浪使他锻炼出一种特别能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他极善于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予以辩证地否定即扬弃,批判地综合集成一切有用的知识。因而,他总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发现鲜花遍地的绿洲。

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丰富多彩又变化无穷,人们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仅从某一侧面去认识、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难免染上形而上学的色彩。钱学森深感认识片面性、死板、机械的危害。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最后目标是对其整体及内涵(包括质与量)都充分理解”。

五、灵感思维方式

钱学林很注意捕捉灵感思维,发挥灵感思维的神奇力量。他说,“如果把逻辑思维视为抽象思维,把非逻辑思维视为形象思维或直感,那么灵感思维就是顿悟,它实际上是形象(直感)思维的特例。灵感的出现常常带给人们渴求已久的智慧之光。文艺工作者往往依靠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灵感"、去认识、去创作。殊不知单凭自己片面的经验、“跟着感觉走",不去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予以科学的综合,"灵感" 这位可爱的“客人”是不会来拜访你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钱学森的思维方式”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当代文化差异的考察

  笔者在1986年写作小书《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及论文《海派文化的性质》的时候,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照,将它们分别界定为"农业文化"与"工商文化",同时还指陈这两个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以阿拉伯文化为发表的"游牧文化",进一步说明三个文化的行进与互动,演绎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   至今...

中国人的命及其它

     谈起命和命运很多人会想到“生命”,“革命”,以为“命”者唯生命而已,其实这就有失狭义了。文化之中的“命运”不仅包括了一个人的生命,还蕴有人一生之发展态势,和生活的质量。古今中外都有”算命”的,中国的算命包括了人的吉凶祸福,身家性命,而外国的算命多是预测一个人是不是运气,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

科学精神的真谛:实事求是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近代的欧洲。它是从中世纪宗教神学中独立出来并从古代思辩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以军器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科技大量涌入中国,随之兴起的洋务思潮提倡“中道西器”、“中道西艺”,主张在物质层面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后来的维新运动进一步推进“西学东渐”,并把西学扩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