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事关国民人口素质高低的长期行动
营养是一个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劳动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5%。按此计算,我国2002年的经济损失约2,868亿至 4,780亿元!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物供应和人群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营养不良的状况依然较严重地存在。所不同的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营养不良分别表现为营养结构失衡和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造成的大量慢性病和对人口体质、智力的影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21世纪的经济、技术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整体素质的较量,中国将积极应对营养结构失衡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双重负担呢。
1992年12月,在罗马召开的全球性部长级营养会议上,通过了《世界营养宣言》和《世界营养行动计划》,包括中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作出承诺,将尽一切努力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政府为履行承诺,不仅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而且于1995年成立了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中国国家RETA组),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部牵头,有关部委和单位参与共同开展工作,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予了积极支持。
2001年12月5日“中国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高级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主办的专题讨论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建国以来规格最高、参会代表范围最广的会议。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大学、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各界人士共200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于广洲、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孟志元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由于公众营养的改善涉及面宽、综合性强,协调沟通工作量大,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的紧密配合,国家计委、卫生部的有关单位于2001年12月成立了“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专职负责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的一切相关工作。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组成立后从1995年到1999年的五年间围绕改善我国公众营养状况,加快提高国民素质进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宏观政策的回顾分析,并于2000年最终确定了以食物强化为切入点的中国公众营养改善战略计划,制定了政府和企业相结合、大力倡导和推进营养产业发展的原则,力求将公众营养改善及食物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近两年来,项目办公室和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了大批国内、外权威专家,陆续进行了面粉、酱油、食用油强化的技术论证和技术实验工作,获得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数据,一批符合我国居民需求、有益于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营养强化食品将有组织地试投市场。2002年第四季度,强化面粉的大规模人群食用试点工作即将展开。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