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内容

为了健康须摒弃惰性

2004年04月24日
      惰性系指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一种消极心理表现。简单说来,就是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医学心理学认为,惰性对身心健康有以下危害:
  (1)使思维迟钝:人的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勤于用脑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比一般人平均水平要高10%~20%。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肽组成的新的蛋白质分子――“记忆分子”。它对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懒惰的人由于大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脑啡肽及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和水平降低。长期下去,大脑功能就会呈渐进性退化,思维逐渐迟钝,分析和判断能力亦下降。
  (2)机体素质下降:懒散者四肢不勤活动甚少,长此以往,机体得不到锻炼,体力消耗减少,热能的“收入”大于“支出”,身体就会逐渐发胖,以至罹患多种疾病。体力活动少,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会“适应性”下降。另外,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是按用进废退规律变化的。因此,懒散必然会使机体素质下降。
  (3)殃及人际关系:懒惰之人甘居平庸,不求上进,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以致使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如忧郁、沮丧、怨恨、烦躁、愤懑等。这种情绪的表露。会加剧人际间的矛盾,使关系恶化,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4)导致未老先衰: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的健康有赖于心理上的平衡。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惰性可降低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而出现未老先衰。有资料表明,情绪经常处于较差状态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一般人高3.5倍,心脏过早出现衰退现象。
  (5)易患心身性疾病:惰性产生的消极情绪,可引起体内一系列恶性生理、生化改变,影响内分泌功能,使机体罹患心身性疾病,如心悸、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等,这是一个大范围的综合征。心身病的出现又可加重紧张心理,对心身病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惰性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为了健康需要摒弃惰性,惰性之危害甚多,确实应该摒弃。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为了健康须摒弃惰性” 的相关文章

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吗?

    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样一个问题随之产生:人类可不可以预测自己将会得什么疾病,从而及早地预防呢? 天气突然地变冷会让我们感冒,吃了毒药会让我们死亡。对此,科学家更多会思考 “为什么”。在21世纪初...

快乐富足五要点

    “不是环境创造人,而是人创造环境。”――狄斯雷利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到了不少开启自己能力的方法,知道如何掌握人生,迈向成功。不过人生并不是从此一路坦途,你仍会遇上弯道,碰到急湍,甚至会掉下去的坑洞,这一切都有可能使你失去继续前行的勇气,而宁愿安于现状。在...

饮水的学问

      水是生命的基础。究竟人每日喝多少水才合适?这需视气候、劳动强度、身体状况及生活习惯来确定,一般为1000毫升左右,炎夏劳动、锻炼后失水较多,应多补充些。水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排除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能使皮肤滋润,使人显得水灵。尤其在剧...

慢性病多是吃出来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以前是指引发传染性疾病的病多是由于吃了不卫生食品所致。然而,营养学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引发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前两位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关系,也就是说: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

享受快乐的八个要素

    健康    这是快乐的第一要素。唯有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康健,我们才有可能快乐。就生理角度而言,体肢健全,无疾病伤痛之困扰,自然容易快乐起来。这一点的判别,也较容易。但就心理角度而言,却难以一言蔽之。年青人,由于阅历尚浅,定性不够,容易被一时喜好所影响,迷醉某种因素,或网络,或爱...

美国研究发现调整生活方式可改变基因

    据华盛顿媒体报道,美国研究人员6月16日说,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不但有助于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使基因活动出现有利的变化。   据报道,研究人员挑选了30名不愿接受手术、放射治疗、激素疗法等传统治疗手段的前列腺癌患者,以他们为对象展开了3个月的研究。   研究期间,这些患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