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基础教育须告别“四体不勤”的时代

2008年06月26日
新学期伊始,浙江高二学生多了一门新课程――通用技术课,这门教学内容包括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日常生活常用技术的新课,是省会考科目,任何学生都不得免考。
  在提倡素质教育已多年的今天,浙江教育部门这一创新改革举措让人精神振奋。将技能教育渗透进基础教育,让动手实践渗透进知识灌输,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漫漫路途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报道说,美国的通用技术已走进学生课堂69年;德国通用技术课的课时,超过物理、文学等主课;在日本和英国,相关的技术课程几乎贯穿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个过程。可见,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遗漏了多么重要的一环。
  2000多年前,荷锄“丈人”说孔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直至今天,这依然是读书人的写照,读书人因此又被称为“书呆子”。但是,读书人自己却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即使自己穷困潦倒,也依然瞧不起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宁愿饿死也没有涉足其中的想法。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看来,读职业教育学校依然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至于大学生卖肉之类那更是绝对的热门新闻――当然,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卖肉卖糖葫芦,也与技能教育长期缺乏直接相关。
  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里,一直把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分得很开,似乎知识教育是高级的,而技能教育是低级的。因此,知识教育由政府兴办,而技能教育只能在民间传授。慢慢的,很多经典技艺没人愿意学,也就渐渐失传了。长期下来,不仅是受教育者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极为低下,而且职业歧视根深蒂固,对技能劳动者丧失最起码的感恩情怀。
  无论是为就业作储备,还是为生活添技能,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都完全不应分开。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向来是紧密联系的,而不是跷跷板关系。将技能教育整合进知识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普遍潮流,比如在美国,很多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在公立中学实施的,930万中学生在16000所公立中学中接受职业课学习。与之相比,我国基础教育亟需充实和完善技能教育的内容,尽快告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教育时代。
  浙江教育厅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无疑开了个好头。然而,技能教育是一个大课题,从基本的生存技巧到中等的职业教育,我们仍需要不断完善。须知,尽快将技能教育渗透进基础教育中来,不仅是要让学生“灯坏了会换,轮胎破了能修”,更有价值的是,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动手实践的愿望和能力,在实际尝试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树立职业平等观念,学会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基础教育须告别“四体不勤”的时代”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