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香港的教授和校长是如何产生的

2009年09月27日
   

内地大学的官僚化倾向要严重得多。因为他们是上级部门任命的,体制决定了校长不是对下负责而是对上负责的。这是制度造成的不好现象。制度应该有一些限制,使得这类问题不出现。现在这个制度里面理性化的东西不是没有,但是这种制度下,可能会产生很多相当不好的效果。

 

作者:金耀基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教授要升迁是非常难的

 

经济观察报:你是哪一年就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

金耀基:我1970年到香港,1977年成为中文大学新亚学院的院长,是中文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然后又做了十几年的副校长。到了2002年,因为李国章校长要到政府做教育局长,要我考虑做校长,后来校董会聘请我做校长。我一辈子教书,没有和行政完全分开,但是我没有放弃本业。我在中大35年,唯有这两年没有教书、没有做研究。

经济观察报:成为了专职校长。

金耀基:原来做院长、副校长还上课的,还做研究,等于是兼职院长、兼职副校长。当了校长就没有办法了,哪里有时间教书、做研究?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条例,最高治理机构是校董会。校董会主要是两部分人士构成,部分是大学的教职人员,部分是社会贤达之士,包括好多大企业家,因为他们也支持学校。社会贤达完全是义务的。校董会不管学术,只负责与学校行政有关的重要事务,对大学有最后的权力,每一个校长、每一个教授聘任都要经过校董会通过。

经济观察报:教授人选也要报校董会?

金耀基:对,校长准备材料之后报给校董会。材料包括近几年来发表的论文、教学成就。对论文,我们一定要送给全世界本行的权威进行评价。这些人我们都不认识,有英国的,有美国的,偶尔也请国内的权威,但是至少有四个教授,有一个教授说不行的话就通不过。学术界里面同行相忌的情况是有的,假如我们发现三个人都说多么好,只有一个人说多么差,怎么办?大学决定再送给一个这方面的世界级的学者,看他怎么说,假如这个人说不行的话,那就通过不了。假如这个人说很好,就会顺利晋升。总而言之,教授要升迁是非常难的。

经济观察报:这套机制和大陆完全不一样。

金耀基:不一样。

经济观察报: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校董会对学术了解吗?

金耀基:很简单,他们对校长上报的材料都很尊重,他们依据外面审查的结果来决定。我们还是相信一些已经有成就的人不会乱讲,因为他要保持自己的声誉。为什么要在世界范围找权威教授?道理很简单,今天的许多学术研究不只是中国人在做,全世界都在做。现在大学里面做的东西,很多是相同的,有共同的标准。是不是有一些东西的确有民族性呢?历史文化元素越多的就越有民族性,这没关系,你不要以为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做研究,外国人也很多,他们也可以看,也有很好的研究工作。所以,一定要客观地审查,这样才能决定教授能不能升迁。

经济观察报:那么聘请教师呢?

金耀基:基本上也是一样,也是送到外面审查资格,最后由校董会决定。如果外面的审查说这个人很优秀,假如他到我们学校来,我们一样会欢迎的。

经济观察报:这样就保证了教师的质量?

金耀基:我们不能说是一点小错误都没有,但是基本上保证了99%。学校要请教授,首先是看全世界这行里很好的教授有没有可能来,我们在全世界的相关学术刊物上刊登消息,让他们知道信息。有的已经在国外一流大学里面任教了,挖不过来,但是也有看到消息愿意来的。比如说有一个统计学的教授,年纪那么轻,却申请做最高的讲座教授。最妙的是他的论文不算多,但是一看他的学生,都是哈佛等一流大学的教授。我很奇怪,马上打电话到芝加哥大学去问,我说你们系里这位先生怎么申请到中大来?对方说,因为他太太不喜欢芝加哥,他自己早年在香港生活过,所以他才愿意到你们中文大学去。

经济观察报:在中大里教授发挥什么作用?

金耀基:第一,校董会里有教授参与,有几个位置是为他们保留的。第二,学术事务上最高的是教务会,有些案子校长提出来希望教务会审查。校长是开会主席,他要酝酿很久,要提出非常服人的理由。

经济观察报:如果学生反对呢?

金耀基:学生反对,也有的。香港其他大学都是英文教学,中文大学是唯一双语教育的,如果不是双语的话,就没办法真正的国际化,没办法请哈佛、牛津的一流教授到这儿教书,学生听不懂,没有意义。所以中文大学里教授不一定能够双语,但是学生必须双语。可是教务会通过之后,学生跟校董会反对,质疑中文大学是不是不应该那么强调国际化。问题闹得不得了,刘遵义校长请我做主席,成立了一个20人委员会,其中有老师代表、校委会代表、董事会代表、学生代表,进行公开的辩论。这样搞了两年,有的人还不同意,认为中文大学就应该中文,到法院去告。

经济观察报:还有人把这事告到法院去?

金耀基:法院审查不是小事情啊。对方请了大律师,上百万呢。中文大学也请了英国人权方面很有声望的人才,最后判我们大学赢了。诸如此类,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何遴选校长?

 

经济观察报:校长是怎么确定的?

金耀基:也是在全世界范围里面找。校董会成立一个遴选小组,里边有校董会的董事、两名大学教员,有时还听取学生一些意见。遴选小组在确定校长的条件后,委托一个国际性的猎头公司――哈佛找校长也是雇用这家公司――到全世界去找,初步选定十个人。遴选小组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七个,专机邀请他们过来。只说请他来做个演讲,跟师生见见面,大家问一些问题,看他(她)是不是有校长之才,有没有做校长的胸量。这个过程要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遴选小组最后确定一个人选报董事会。董事会一般都会批准,因为这样遴选出来的人选,董事会要反对很难的,所以基本上不会反对。

经济观察报:这和内地完全不一样。现在内地还是任命制,是上级部门委派来的。有人写文章,题目就叫《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这导致人们对校长不大尊重,甚至很严厉的批评。

金耀基:我发现,大陆很重理工的,许多大学校长都是理工专家,有些还是院士。大陆跟台湾都把院士看得太高,什么都要找院士,太偏向于院士,一定要在院士里找。院士可能是很好的学者,但未必是好的校长。我这话不是贬义,我自己也是院士。学术能力和行政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不是有一些校长的确不好?

经济观察报:有些是把校长当作官来做的。大学校长都是有级别的,有厅级校长,有副部长级校长。现在对于内地高校的批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衙门化,一个是官僚化。很多学校的教授愿意去竞争学校的一个处长职位,因为这个职位掌握了很多的资源。

金耀基:现在的大学真的是非常复杂。美国加州总校校长克尔是我非常佩服的,他说过,大学变得跟城市一样,不像以前很简单,弄几个系,教教书,现在非常复杂。用你的话说 “大学的行政化”,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大学找校长不是要求学问最好――当然学问要到某个水准,而是要求管理才能高,尤其对于美国大学很重要的是捐款。中国大概没有这个需要,因为是国家的,但是也要跟外面沟通关系。

经济观察报:你是说,大学的行政化是和大学规模的空前增大是有关系的?

金耀基:规模大之后,行政化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官僚化,看你怎么翻译了,我们把它叫做“bureaucracy”,翻译为“科层组织”。科层制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行动基础上的组织管理体制,最大的特征就是“技术最优性”,但是它也会导致官僚主义的滋生、人性的压抑以及创新精神的窒息等。

经济观察报:一些人可能会把大学作为跳板,比如说从校长当了副省长。

金耀基:大学是国家培植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大学管理得好,可以转到别的上面去,这不一定是坏事。问题是,制度必须保证大学校长懂教育,要有一种专业精神。像美国一般是从这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大学去,基本上是在教育系统里。校长任部长的不是没有,比较少。

经济观察报:内地大学的官僚化倾向要严重得多。例如,对于教育部搞的教学评估,各大学都非常有意见,但是没有一个校长敢于公开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是上级部门任命的,体制决定了校长不是对下负责而是对上负责的。

金耀基:这是制度造成的不好现象。制度应该有一些限制,使得这类问题不出现。现在这个制度里面理性化的东西不是没有,但是这种制度下,可能会产生很多相当不好的效果。在这个情形下,我认为未尝没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间,比如说是不是在教育部决定任命之前,要有一些独立的委员会,委员基本上来自不同的大学,让教授也有机会参与。另外就是大学本身有一些委员会,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建议权?

不管是聘任教授还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的做法跟我们重视国际化有关系,成本很高的,花很多时间,花很多钱。大陆的情形当然不同,这么多大学,完全要走这条路的话恐怕并不太现实。再说大陆那么大,人才也够了,审查的话不一定要到外国去,尽量使审查有一种客观性,公信力更强一点。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香港的教授和校长是如何产生的”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