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科研不需要一流的英语
追求“影响因子”方向偏离了
朱清时对当今国内学界的导向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今的考核指标过分定量化,一年要求刊登出几篇文章,而且追求‘影响因子’,专业学术杂志当然没有公众杂志影响因子高,大家关注的方向就偏离了,专业性不强,质量和内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流的科研不需要一流的英语
朱清时认为:“一流的科研不需要一流的英语,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占用了很多搞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没留过洋,没学过英语,当然这个例子不具有代表性,我只是想让大家不要在枝节末叶上花太多经历,我本人第一外语是俄语,出国留学之前学过半年英语,到了国外,经过了一段适应期,虽然写得不好,但可以交流就够了”。
爱因斯坦最讨厌的科研方法
“爱因斯坦最讨厌的是找出几块木板在最薄弱的地方钻很多孔”,朱清时认为,当今的青年人很多时候不清楚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一流的科研工作。他说:“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工作太忙,我第二个任期内就不带研究生了,到现在也没有研究生,不能耽误学生”。
“卸任中科大校长的职务后,我有时间重读学术杂志”,朱清时说,“但是通过翻看这些杂志我发现,国内目前的学术氛围比过去有所退步,创新能力在萎缩”。
“可以说登在杂志里的文章十分之九都不值得看,很多杂志翻翻封面就可以放下了”,朱清时毫不讳言自己的想法,“苦苦发现的十分之一,真正能看完受启发的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简直是在浪费资源,从造纸到写文章,到出版、印刷、邮递,再到大家都不看,扔到垃圾箱,重新回收利用,继续造纸……”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是中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一颗“明珠”
朱清时认为,在国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普遍萎缩的形势下,有一个例外,“去年,全国高校负责人在浦东干部学院学习,我在会上说,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中,有一颗‘明珠’,再过若干年,他会更耀眼,那就是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不为竞争科研经费劳神费力、有宽松的科研环境,是朱清时下此结论的依据,他说:“这与南开数学所一直以来贯彻陈省身先生建所时的思路密不可分,先生曾经提出过‘不开会、无计划、多做事’的九字方针,我觉得真的值得全国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借鉴学习”。
朱清时说:“过去国内学术界有一个好的习惯,每个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定期开会讲解自己的科研活动进展、出现的问题、未来的思路,然后大家提意见,集思广益,很容易让研究者抛弃错误观念,取得进步。现在除了南开数学所还在做,我看到的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已经不做了,固步自封定然前景渺茫”。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