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去行政化功利化 “世界一流”才有希望
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与科教文卫体界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座谈一开场,温家宝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问题,和 清华大学 教授施一公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温家宝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本报昨日1版)
众所周知,温家宝一贯重视教育、关注教育,也真懂教育,因此被称为“教育总理”。虽然只是很短的即席发言,但已切中高等教育的积弊,堪称洞若观火的真知灼见。
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积弊已久,“病相”复杂,如大学迅速膨胀,很多高校背上一身债;一些大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术泡沫化、论文造假不断,学术腐败层级越来越高;招生丑闻不断,高校公信力稀薄,各种改革动辄得咎。这些我们一再批评的大学教育乱象,归结起来就是两种病:名曰行政化和功利化。
大学行政化,让教育家不出,官僚横行,一个小官员可以对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呼来喝去;功利化让学术垂拱,金钱当道,只顾眼前利益。本应是精神灯塔和社会思想库的大学,或跟随权力亦步亦趋,或成为资本的奴隶。行政化和功利化,互相呼应,如附骨之疽,挥之不去,让大学精神沉沦,与“世界一流”渐行渐远。
大学去行政化和功利化,正如温总理所说,必须有办学自主权。战争年代群星闪耀的西南联大如此,那些有志追赶“世界一流”的大学,也应该是如此。自主办学,就是学术至上、教育家办学、教授治校,允许大学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把校长选任权、大学评价权、学生招录权真正交给大学,舍此没有更好的办法。
自主办学、教授治校,是高层领导的认识,也是众多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呼声,但为何一直难以推行,而大学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却大行其道?
高等教育的问题,病征虽然表现在大学,但根源在教育制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门集资源分配权、人事任免权、大学评价权于一身,对大学的影响巨大。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全国只有一所“大学”的局面,教育制度“居功至伟”。行政权力越大,学术越被矮化,不见教育家只见官僚,与自主办学南辕北辙。
当然,大学办学自主,并非搞独立王国,不要监督。校长的遴选,应由教授委员会决定;大学的优劣,应交给学术共同体来评价;招生自主权,也应接受社会监督,更多引入学生和家长的声音。
唯有去行政化,去功利化才有希望,“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才有希望,“世界一流”才有希望。希望总理对中国教育的真知灼见,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进一步形成国家的教育法规;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听到,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对中国教育负责的精神,主动放弃分权分钱又打分的职能,变身为教育公平的推动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切实还高校以“自主”和“自由”。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