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创新告慰科学巨匠
风雪中的悼念
创新精神,源于责任,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贝时璋提出加大应用科学研究的建议正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深感科学家应当将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祖国分忧、为百姓造福。而“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正是钱学森一生创新动力的写照。
创新精神,源于热爱,对科学、对事业的热爱。钱学森提出“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贝时璋筹建生物物理科学研究布局,两人都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创出新的领域。如果没有对科学的热爱,他们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他们也许止步一隅,没有动力和勇气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发展新的学术思想。
创新精神,源于希望,对未来、对后人的希望。钱学森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亲自编写教材、亲自上讲台授课,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贝时璋组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他们因对后人满怀希望创办学校、传递知识,他们因对未来满怀希望始终执著奉献。
巨匠虽逝,精神永恒。后人当以他们为楷模,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努力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提供科技支撑;热爱本职工作、倾心科学研究,抵制学术腐败、克服学术浮躁,真正把心思用在自主创新上;放眼未来,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公平公正的人才发展环境。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