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以科学创新告慰科学巨匠

2011年03月13日
      我国科学界近日相继送走两位科学巨匠――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回首两位科学巨匠的一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风雪中的悼念

  创新精神,源于责任,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贝时璋提出加大应用科学研究的建议正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深感科学家应当将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祖国分忧、为百姓造福。而“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正是钱学森一生创新动力的写照。

  创新精神,源于热爱,对科学、对事业的热爱。钱学森提出“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贝时璋筹建生物物理科学研究布局,两人都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创出新的领域。如果没有对科学的热爱,他们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他们也许止步一隅,没有动力和勇气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发展新的学术思想。

  创新精神,源于希望,对未来、对后人的希望。钱学森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亲自编写教材、亲自上讲台授课,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贝时璋组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他们因对后人满怀希望创办学校、传递知识,他们因对未来满怀希望始终执著奉献。

  巨匠虽逝,精神永恒。后人当以他们为楷模,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努力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提供科技支撑;热爱本职工作、倾心科学研究,抵制学术腐败、克服学术浮躁,真正把心思用在自主创新上;放眼未来,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公平公正的人才发展环境。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以科学创新告慰科学巨匠”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一般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和心理防卫知识等。   2.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意志品质、学习品质、自我意识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自制性,...

科教兴国 民富国强

  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桥梁专家。1896年1月9 日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都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赵其国――土壤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