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国内读中学国外读大学,完美?

2012年08月25日
  “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其实很不行,他们强的是高等教育,如果能把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组合起来,就是完美的教育组合。”近两年来,我多次在各种场合听到我国的教育官员和中学名校校长谈到这种看法。

 

他们有这种看法,主要理由是,我国学生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就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而美国在近年来的测试中,均表现不佳,名次在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0开外,包括奥巴马总统,也公开表示,美国的基础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再就是,我国现在成为多个发达国家的最大留学基地,这表明,中国学生的素质得到发达国家大学的广泛认可。

 

他们这种看法,是想说明,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在基础教育,主要在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不需要改。中国高等教育确实有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基础教育就没有问题。如果基础教育界,固执地认为已经办得不错,那么,很多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就会遭遇不执行。――我们已经办成世界一流了,还要怎么改呢?

 

如果简单地把育人等同于加工产品,确实是可以把最佳环节组合起来,得到最佳工序的。可问题是,育人不是加工产品。我国教育官员和中学负责人,有这种看法,恰恰表明,我们的教育是把学生作为产品来加工,而不是作为人才来培养的。

 

我国基础教育“加工”的学生,确实可以在世界级的对抗中,获得好的表现,除了PISA,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的竞赛中,我国中学生拿金杯也拿到手软。但这并不能代表基础教育的成功。首先,这只是知识教育的较量,反映不出学生的人格素养、公民意识。知识教育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教育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格完善,有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合格公民。

 

其次,我国的基础教育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知识教育上,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美国,中小学生在校上学时间为一年170~180天,可我国中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一年365天,平均每天10个小时甚至更长,这样的知识教育,不领先全球,其结果恐怕是中国学生智商有问题。

 

基础教育扮演着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重任。我国高中毕业生能直接到国外的是少数,更多的则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从国外名校对我国留学生的评价看,掌握的知识是比较过硬的,学习态度也积极,可是,却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好奇心不强、不愿问问题,以及不知道怎样进行人生规划的问题。这些正是让一个人成为杰出、拔尖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基础教育。

 

从这样的基础教育走出的学生,就是到一流的高等教育环境,也最多成为相对于国内学生而言的合格人才――在国外高等教育体系中,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但却难有更大的作为,一个事实上,建国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从我国基础教育走出去出国留学的学生不少,他们得到的是一流的中国基础教育和一流的美国高等教育,按理,他们会成为诺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可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只有一个曾在1950年与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发生过半年的关系。

 

其实,早在30年前的1980年代初期,我国基础教育界就曾对比中美基础教育,得到中国将很快赶上、超越美国的结论,因为与美国中小学课堂学生无组织、无纪律,教师上课效率不高相比,我国学生上课时全部把手背在身后,无不认真听讲,这种“工况”,不出精品可能吗?

 

可是,在严密的课堂纪律下,我国学生习得的只有顺从、服从,长时间的接受灌输教育,让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想法、个性和兴趣。这样的学生,在卷面测试中,当然可以获得高分,但离开试卷,他们连基本的生存都难,常识严重匮乏。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没有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把所有事务包揽,只给孩子一个任务:努力学习。

 

是到该反省的时候了,我国的整体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严重问题。如果在明显的问题面前,还在为基础教育唱赞歌,或者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教工作者互相推卸责任,这样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不负责任,甚至不合格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国内读中学国外读大学,完美?”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

科教兴国 民富国强

  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桥梁专家。1896年1月9 日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都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赵其国――土壤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