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岳麓书院今年1040岁了,肖永明院长带你去游书院和赏对联

2016年08月29日
铸造中国魂,共圆中国梦 ―― 《经典诵读》栏目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 书香湖南 主办,中建五局、中建信和地产、湖南电台 FM93.8 联合出品。

发起人:全国人大代表鲁贵卿
制片人:帅兵 何麒麟 邹秀玲
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省孔子学会

 

导读

今年是岳麓书院成立1040年!作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创办以来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岳麓书院有哪些经典对联?它们的含义你都知道吗?今天,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带各位参观岳麓书院,解读这些经典对联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头门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头门是正式进入书院的第一道门。头门上悬“千年学府”匾,集唐代湘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手迹而成。

门联的撰联人为虞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对联含义从字面就可看出,是对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点赞,表达了作者对书院的由衷赞誉,寄托了对湖南学子的殷切期望。

大门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这副应该说是岳麓书院名气最大的一副对联了。相传清代嘉庆年间,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之后,门人请山长(院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名曜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苦思不得结果,贡生张中阶至,脱口答到:“于斯为盛。”

此联为流水对,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很多人对这幅对联有误解,认为湖南人口气大。但“惟”在这里作发语词,没有意义。意思是说楚国(特指湖南)人才众多,而书院尤为兴盛。这幅对联简约有力,气势非凡,是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从岳麓书院走出来的人个个都大名鼎鼎!早在南宋初期,书院形成了当时理学中较为兴盛的湖湘学派,出现了以张�蛭�代表的湖湘学派人才群体。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出身岳麓。晚清之后,这里涌现出了众多人才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以陶澍、魏源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人才群体;咸丰、同治年间出现的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为主体的“中兴将相”人才群体,戊戌变法期间出现的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人才群体,变法失败后以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人才群体。

1916至1919年间,青年毛泽东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此后,大批岳麓师生投身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如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谢觉哉、周小舟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门两壁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这幅对联说的是,治理国家无论是古代或今天,急迫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切不可忽视世界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讲学传统;治学要掌握承传和革新的辩证关系,把握如何变化才是英雄人物。试想一想,朱熹和张�虻闹窝Ь�神,毛泽东与蔡和森的经世风格,不是很值得后人思考和学习吗?

 

二门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扩建文庙时,始建二门。门额正面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

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名山”在这里专指衡山之尾――岳麓山。衡山有七十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岳麓书院因山得名。“坛席”即坛位。除地位坛,上设席位,以示生徒对老师的礼遇。

对联的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上联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圣君子。” 对联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二门过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大泽深山”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礼门义路”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上联讲书院南接衡岳,东临湘江,大泽深山,具藏龙卧虎气象;下联讲书院学宗孔孟儒学,通过对儒家礼义的学习,可以修养为圣贤之心。

 

讲堂

 

经头门,过大门,进二门,眼前就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2014年4月9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访湖南大学,并参观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据当时媒体报道,胡锦涛在整个行程中停留最久的就是岳麓书院讲堂,大约待了20分钟。他着重看了一些重要的对联、碑刻,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和书院学规。这里就重点选取两副为大家解读。

 

其一: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干事情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必须改进工具(引申为科学技术);一个人若要学业精通,必须勤奋努力,力戒懒惰。这也是湘伴君每天提醒自己话哦!

其二: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这幅对联是书院现存对联中含义最为丰富最值得玩味的,也是最长的一副。他给学子士人指出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联的意思是,事情的大是大非要自己决定,闲言闲语就让别人说去吧,人生事业能否成功,除了靠个人努力之外,还要看机遇。如果你面临是非、毁誉、得失的人生困境,千万不要悲观失望,你就去登岳麓山吧,去感受一下皎洁的明月、徐徐的清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天地万物之理也了然于胸,荣辱得失都可置之度外了。

下联是说,当你春风得意时,要报答君(朝廷)和亲(父母)的栽培、养育之恩,要思考如何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些,要把圣贤的道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在高耸的赫曦台上,你俯瞰衡云湘水,一定要对儒家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这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正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体现。

2009年,宋楚瑜访湘期间曾来到岳麓书院参观,当他走到这副对联前时,非常惊喜,随口就背诵了这副对联。正当大家诧异为何宋楚瑜对这副对联如此熟悉时,宋楚瑜说,民国时期谭延�]曾抄送了这副对联给蒋介石,蒋介石看后非常喜欢,后将对联带到台湾挂在了办公室,宋楚瑜常常看因此熟记于心。

 

 

湘水校经堂

 

 

湘水校经堂位于讲堂左侧,是以研习汉学为主的学校,在治学上强调“精微并举”,注重朱熹张��理学的传统,能兼容各学派的不同观点,无门户之见。培养的著名学生有郭嵩焘、左宗棠等。

校经堂门口悬挂左宗棠撰写的楹联: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教学斋・半学斋

 

斋舍是学生自修和住宿的地方。“教学斋”的斋名源出《礼记・学记》:“建国居民,教学为先。”“半学斋”的斋名源自《尚书・说命》下:“惟学(教)学半”,意为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引申为半教半学,两个斋名所反映的是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半学斋门口挂有对联: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教学斋门口挂有对联: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文庙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副对联不是特意为岳麓书院所写,但因其“口气大”而名声在外,是书院“最霸气”的一条。此联出自清代学者王凯运之手。王是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据传,王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王凯运写这副对联时,正是“湘军”如日中天之时,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联虽然“口气大”,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担当的崇高责任。

 

 

赫曦台

南宋乾道三年,朱熹应注明理学家张�蜓�请,来到岳麓书院讲学,朱熹常与张�蛳嘣迹�登岳麓山顶,观日出。将观日的地方命名为赫曦,张�蛐拗�“赫曦台”。

赫曦台西面两柱上悬挂对联有: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此联是清代进士、湖南巡抚左辅撰,是在谈君子不可以不自我修养和如何实现自我修养的前提下讲的。上联的意思是说,如能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潜心治学,一定能取得成功。下联的意思是说,作为生徒必须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广识博,才能成就人才。此联以激励学子奋发努力,自强不息,知天悉地,博古通今。

赫曦台是岳麓书院文化中的一处人文胜地,对我国古代文人及近代湖湘名流,都有一定影响。1917年-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赫曦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55年6月毛泽东回湖南视察,由好友周世钊陪同,重游岳麓。周世钊写了《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七律一首,呈送毛泽东。同年10月,毛主席给周世钊复信,并“奉和一律”,表达了再登岳麓赫曦台的豪情壮志。全诗如下: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时务轩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此联为梁启超撰书。全联在于劝诫人们在天下危乱之际,应该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切不可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虚度一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岳麓书院今年1040岁了,肖永明院长带你去游书院和赏对联”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一般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和心理防卫知识等。   2.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意志品质、学习品质、自我意识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自制性,...